绚丽旅途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已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资源勘测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等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已经掌握了使卫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术,用一枚火箭把多颗卫星送入轨道的“一箭多星”等世界尖端技术。下面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的一些大事。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1985年,我国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003年12月29日,探测-1号卫星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2004年7月25日,探测-2号卫星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双星计划”被评为“2004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2004年9月9日,长征-4B火箭同时将实践-6A、实践-6B空间环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两颗卫星主要进行空间环境探测、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探测以及其他的空间试验。2004年9月27日,第20颗返回式卫星由长征-2D在酒泉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的整体性能比以往发射的同类卫星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该卫星于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2004年10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2005年4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30颗国外卫星。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座神六号飞船再次上太空,并在太空遨游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顺利升空鱼“天宫一号”空间站对接成功。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再次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13天后,三名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和女宇航员刘洋成功返回地面。编辑于 2013-10-27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回答
亲亲你好鸭,你的问题我已经看到咯~解答大概需要五分钟,请耐心等待呀來來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中国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1964年7月19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68年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搭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更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有可能访问月球。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百度文库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1、里程碑之一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2、里程碑之二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3、里程碑之三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4、里程碑之四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5、里程碑之五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更多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