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启凌
少食者健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南美厄瓜多尔比尔曼村人口不满一千人,但超过百岁的达九人之多。他们饮食少、且为粗茶淡饭,一天摄取1200卡的热量,不吃肉或蛋,饮食内容多是小麦、玉蜀黍、马铃薯、秋蕉、葡萄等谷菜果食。 少食者长寿,确是有依据的。吃得愈少活得愈久一项研究表明,实验室里的老鼠摄取的热量愈少,活得愈久,即使年纪大了才减少热量摄取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减少老鼠摄取的热量,可以收到立即良好成果,不但老鼠寿命延长六个月,其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即便得了癌症,减少热量摄取也可以减缓肿瘤的成长。比如减少热量摄取的结果,老鼠的肿瘤死亡率从80%减少到67%。洛杉矶加州大学科学家席宾德勒说,年龄大的老鼠减少热量摄取,对肝脏基因产生的效果,和小老鼠节食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延长寿命的秘诀之一,是人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热量低的饮食,也就是说,饮食上保持营养适度低下(但不是营养不良)。这办法经实验室证明非常成功。以这种方式实验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著青壮年的行为与外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节食是如何让动物长寿的,但研究发现,节食的动物体内线粒体的基因突变较少,一些组织中的细胞死亡也较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节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下决心管住嘴巴吃得太多常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不懂得惜福,不考虑营养、而只顾自己的嗜好,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第二种是想摄取充分的营养而勉强地多吃的人。有的人因为活动激烈,生理上需要多量的热量。但为了营养而大吃是愚昧的。多余的营养决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反而会成为肝、肾中毒的因素。吃得太多的人肝脏常肥大,这是因为不调合地吃了多量东西,而胃肠需要把它消化而借力于肝脏。排泄量愈多,肝脏的负担也愈重。而肾脏也因为吃得太多太好的原因,同样地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许多疾病都是源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日本横尾医学博士在其所著「快食、快便、快眠」一书中,有如下一节:「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长年的过食、过饮美食,而使胰脏中的内分泌器官发生故障,因而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肉食、美食,平常不可暴饮、暴食。大食以后,胃肠因过分地膨大,致使通过它后侧的大动脉受到压迫,血液的循环受到了抵抗,而促使血压高涨。血压高是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许多疑难杂症的起因,也在于摄取饮食的方法不当。放任食欲造成饮食过量,再加上寻求不到正确的疗法,才会变成疑难杂症。而有心者即使不实行任何一种健康方法,只要肯维持少量饮食,就能够毫无病痛地活到八、九十岁,这类长寿者大有人在。精神状况得到改善吃得太饱,总会想打瞌睡,这是多人曾有过的经验。如果适当节食,少食者的体质一旦产生变化,睡眠时间多半也会缩短,本来每天要睡八小时的人,只需睡五、六个小时就足够。其实,身体若真是非常健康,一、二天空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二餐不吃就产生虚脱感的人,很可能是胃下垂或潜在性糖尿病等疾病的征兆。真正健康的人,一、二餐不吃,绝对不会觉得没有力气,或是冒冷汗,头晕目眩。「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身体愈健康,就愈轻盈。身体愈轻巧,身心就愈清爽,心身爽朗,智慧就愈开明,愈有智慧,才能愈发灵巧。」这是一些少食主义者的体会。一些少食实践者说,最初肚子饿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虚弱感,或是头晕目眩,心悸亢进、头疼等症状,但经过这时期以后,身体会突然转变得清爽起来,虽然空腹也还是精神奕奕,工作也充满了活力。即使稍微工作过度,也不会觉得疲劳。一旦养成少食的习惯,睡眠时间不但会缩短,身心都会感到愉快,不易疲劳,头脑清晰,比别人有加倍的体力工作。吃得多,身体愈笨重,人也愈懒散,心情就愈黯淡。智慧会不开,才能就笨拙。而一些有识之士虽然身份富贵,却不片面追求口舌之欲,过著粗茶淡饭的生活,尽享天年。长寿两理论互相关联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行为方式也极为重要。这方面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得到验证,两者之间且有密切联系。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5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5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到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另一方面,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5摄氏度或更多。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导致了低体温呢?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把一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3~5摄氏度。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延长12%。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避免摄入的动物性食品多于植物性食品,而导致营养结构不平衡,一放面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另一方面脂肪类营养素过剩。同时,动物性食品属于酸性食品,食入过多可造成酸性体质,是神经细胞功能减退。避免经常饱食经常饱食回使血液大量集中在胃部,而使脑部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各种营养素和氧气供应不足,脑内纤维芽细胞声厂因子会释放过多,导致大脑早衰。另外,胃内事物过多,消化液分泌供应不上,事物就得不到充分吸收。少吃油炸和暴晒食品高温会破坏许多营养素,同时产生醛、氧化物、内脂等物质、对人体有害,蓄积过多可引起中毒。注意调味品的用量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营养的来源。科学饮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然而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在校大学生们对此十分忽略。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有序的生活及体育锻炼,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体能消耗加大,营养需求增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作保证,将造成体力下降、精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学习。科学、合理的饮食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饮食习惯、饮食成分、饮食卫生和饮食制度。 有健康专家指出,目前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如下9大不良饮食习惯,给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应当引起我们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分别是:电视佐餐,食不知味;润喉片当糖,口腔遭殃;偏食肉或蔬菜,身体很受伤;零食当正餐,上课昏沉沉;电脑很好玩,肠胃吃不消;食品色素超标,慢慢损害健康;光顾街边小摊,不知不觉染病;不喝牛奶,身体营养不良;烧烤好吃,代价太大。从我观察的现象来看,特别突出的是大学生不吃早餐这一现象。他们常把早餐时间用来睡觉,起床后即匆忙赶去教室上课,致使上课时血糖浓度降低,很快感觉疲劳,不但学习效率降低,身体也受到损害。不吃早餐的同学自以为可以利用第二节课后去补充能量,殊不知这样正好打乱了自己的生物钟,其结果是午餐没了食欲,不能好好地进食,导致下午不是饥饿就是腹胀,肠胃功能出现紊乱。有的同学在夜间临睡前还饱餐一顿,这些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科学告诉我们,无规则的进食很容易引起胃病,其中以胃溃疡最为普遍,这就是许多大学生肠胃功能不好、胃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所谓营养是指食物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人每天必须摄取各种营养。现代健康学告诉我们: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人类保持健康必须的营养成分。单靠一种营养素是无法维持健康的,虽然我们知道某些营养素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比较重要,但这些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肉、蛋、鱼、豆类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主要由大米、面粉及各种杂粮转化而来,脂类有动物脂和植物脂,动物脂包括黄油、鲜乳油和猪油等,植物脂有橄榄、核桃、花生以及一些野果,新鲜蔬菜和瓜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豆腐、鸡蛋、虾皮、绿叶蔬菜、海带、紫菜等食物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在每日的饮食中适量补充这些食物是必须的(动物脂不要过量摄入)。上述营养成分可以概括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通过饮食来满足。科学认定,人的三类食物的大约比例是:糖类占55%~60%,脂类占25%~30%,蛋白质占15%。在食物的配备上,大体应参照这个比例进行。如果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取量与需要量相吻合,就做到了“饮食平衡”。否则就会产生营养不良。因此,我们每天都应该摄取适当和均衡的营养成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注重饮食成分,还应注重饮食卫生。常言道:“病从口入”,从注意饮食卫生的角度来讲,在饮食前不仅要判定食品的洁净程度和养成饭前要洗手的好习惯,还要做到:第一,禁吃已经变质的花生、黄豆、玉米、核桃以及各种干果等食物,它们含有大量有毒的黄曲霉素,这类霉素可以在肾脏、胃、直肠、乳腺和卵巢中引起肿瘤;第二,禁吃所有过期或变质食品;第三,少吃腌腊制品食物;第四,少吃油炸、含糖过多和可能使身体肥胖的食物;第五,少吃茴香、花椒等辛辣调味品,这些调味品的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第六,晚上加餐半小时后再睡觉。节制晚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健康措施。 总之,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营养的平衡,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一日三餐”的饮食制度,以科学的饮食获取必需的营养成分、增进健康、顺利完成学业。
《食品与营养科学》这本刊上的文献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