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0608106
宜春学院是一个普通高校,位于江西,规模有点小,在外省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能找工作的时候优势一般,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以下是从其学校网站上复制下来的简介: 宜春学院是江西省第一所统一规划、全新设计、一次性建成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一流花园式大学。 迎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宜春学院,位于赣西重镇——宜春市。宜春自古儒风兴盛,兴学重教风气代代相传,唐宋以来,书院林立,讲学之风长盛不衰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人才辈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先驱宋应星,近代物理学家吴有训就诞生在这块人杰地灵之地。 宜春学院新辟校园1250亩,并按照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全新规划新校园。经过四年的建设,一座新型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花园式大学在赣西大地崛起。新校园依山傍水,清新悦目,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9779多人,教职工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633人,正副教授23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7人。 宜春学院学科齐全,下设文学、外国语、艺术、法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体育、成人和职业技术11个专业学院。 宜春学院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学校发展向纵深展开,在校园建设上,学校突破资金瓶颈,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解决了新校园建设的资金问题。在专业调整上,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走市场主导之路,走优势发展之路,使专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科研发展上,学校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科研体制创新,科研开发,科研推广呈现出新的生机。“抗病毒性肝炎新药——乌索酸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在国际、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被国家列为“863”重点课题。不仅如此,该课题的研究已引入市场化运作,为科研开发、科研推广探索出一条产业化新路。2000年以来,宜春学院科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5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37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 
为了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更好的养成写作意识,宜春学院经管学院早做准备,率先开展2010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为此,该院特别邀请了该校高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胡银根教授为大家做相关讲解。 6月3日,胡教授在文大405为该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共计87名学生进行了指导。在授课过程中,胡教授并没有单纯的只是为将论文而讲论文,而是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讲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案例,以期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胡教授采用相互提问式、交流式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胡教授风趣幽默、谈吐生雅,因此同学们都称之为最可爱的教授。 据悉该院的本次论文指导课从12周便已经开始,本次论文指导课算得上是“收官战”了。指导课采取分专业的原则进行,指导对象为该院06级本科班各专业学生,每个专业计划5个课时的授课时间。 据悉,经管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培养。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其是否达到学士要求的重要综合考察,尽早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早收集”、“早下手”,这都将为他们顺利毕业、更好的择业有重要作用。” 同学们都对这样的论文指导课安排表示非常满意。采访中,该院06国贸班的班长王作旺同学告诉记者,“学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方便我们更好的进行论文写作,以前,自己就一直想着手进行,但一直苦恼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也不知道从哪下手,通过胡教授的讲解,我心里现在已经很明朗了。”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该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但如何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就业一直成为困扰该院领导的大难题。“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早做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找工作时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调节实习时间,这都对促进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该院的就业工作在全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多次荣获“就业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8年宜春学院毕业生总人数为5340人,是办学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08%,创下了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省97所普通本专科院校中,宜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3名和全省同类地方本科院校第1名。
学院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6年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3%。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项,江西省教委重点项目12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它课题2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研进步奖10余项。已出版科研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30余篇。建院以来,学院培养各类医学毕业生万余人,为江西省和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年来,医学院分别荣获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获得校先进教学院,多次获得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