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七年级上历史小论文2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4

Billy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七年级上历史小论文2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ttletomas

已采纳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历史本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中国人常以五千年文明自居,并引以为豪!这只是因为我们的文明是如此瑰丽、我们的先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也带着我们早在两千年前统一了如此辽阔的天地。让我们认知到:诗、书、礼、乐的魅力!长城、兵马俑、故宫处处有我们民族文明的痕迹,在历史的长河中,谨记荣耀,勿忘耻辱。通过学习历史而明智最终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的最高峰!

七年级上历史小论文200字

232 评论(14)

wm98339833

我读孟子之“人和”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把“人和”看成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他既看到战争不仅是实力的竞赛,更是政治的竞赛,争取民心,争取人和,反对暴政,这是它的进步意义。在此基础上,我教授了《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人和”一章,对孟子的“人和”思想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其一、为国者与民众和衷。 孟子人和思想首先体现在为国治理上,应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即上下和衷。《尚书孔传》记载:“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孟子生活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战国时期,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伐侵功不可胜数”。在诸侯王们杀红了眼,急于在战场上一决雌雄的状态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人和观,不能不对齐宣王有极大地诱惑力和鼓舞性。抛开孟子劝说的技巧,来看看他所说的能使上下和衷的致胜法宝“道”吧。它建立在百姓信任的基础之上,如何能赢得这份信任,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梁惠王下》),有关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孟子的许多篇章中都有几种表达,而“庄暴见孟子”一篇中“今王鼓乐于此
349 评论(10)

tong8080

通过初一历史的学习,我接触到了祖国光辉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好好学习,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用的知识,为祖国的现代化现设做贡献,传承祖辈的光辉事迹,开拓更大更好的局面,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从历史中,我看到了我的前辈们是怎么创新的,是怎么样为了祖国的灿烂文明为之奋斗的,当然里面有征战也有厮杀,我更看到了新时期和平的来之不易,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10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