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和果果
30%以上为不合格,30%以下(即 0%-9%)为合格。你可以先查询一遍,如果重复率结果在30%以下,合格,你就可以提交检测报告和毕业论文了。如果重复率超过30%,你可以把你的论文再改改,修订以后再次查重,应该就可以符合要求了。 
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这种方法,考试通过率较低,因为是先考试后入学类型。考试标准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有全国联考和学校复试,只有通过两次考试被择优录取的人员,才有资格进校学习,有不少人在联考环节就被淘汰了,所以通过率低。 与前者相比,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这种方法考试通过率较高,因为是先学习后考试类型,只要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就能在本站报名学习,学制为2年,后期有本科学士学位3年的条件,可以报名申硕考试,考试科目有外国语和学科综合,满分都为100分,每科分数达到60分及以上,就能通过,所以考试通过率较高,再通过论文答辩,就能拿到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
在变态的沈阳体育学院盲审通过率就不高,不是因为学生写的不好,而是可能因为各个评委间相互。。。。,3个专家意见都相互矛盾,一个说写的达到水准,一个可能说写的根本就不是论文,没用任何研究方法,那文献综述是怎么写出来的?你是不是真专家?1个给88分,1各给65分,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说明专家有问题?还有就是要求必须2票在75分以上才能答辩,否则延期至少半年。结论:考沈体研究生要三思而后行。
盲审肯定会比一般审查严格一些。按学科分布来说,盲审通过率最低的是工学,通过了为9%,其次为哲学,通过率为8%,低于80%的学科还有艺术学,农学,教育学,法学达到平均值,通过率最高的是医学,为97%,经济学,理学的通过率也比较高。问题关键在于,一般的审查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审查,因为是自己学校,导师之间也熟悉,可能会容易过一点。盲审是送到其他学校,由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审查(有可能是几个不同学校的老师组成一个审查组),会更严一些,所以不要赌概率,准备充分才好。盲审没有通过的原因:第一大类就是研究主题不明确,比如研究假设缺乏或不合理,研究对象不清晰,论文题目不当,核心概念模糊等;第二大类是逻辑结构混乱,比如顺序逻辑杂乱,层次逻辑混乱,第三大类是论证分析方法不当,比如论证方法不恰当,论证材料比较少,论述分析浅显,文献综述失范等第四大类是结论不实建议泛化,比如研究结论缺乏证据,凭空想象,建议对策不对照等第五大类就是写作不规范,比如语言表达不规范,目录摘要等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及引用不规范,和排版不规范等第六大类这是态度问题,比如工作量不足,学术不端等(抄袭引用不规范)第七大类是创新性缺乏。
盲审和非盲审的区别很小,只是去掉了学生和导师的信息,让专家对论文工作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事实上,大多数专家在评审时掌握的原则是一样的,公平公正地看待论文的工作量、创新点,尤其是真实性。
如果论文违背学术道德规范,有造假和抄袭行为,不管是否盲审,这种论文铁定不通过。
如果论文工作价值较小,比如是重复性工作,创新不足,评委会提出反馈意见供整改,但不排除不通过的可能性,这完全取决于对论文工作是否可以改进的预见。部分学校是不会允许论文短时修改重新评审的,再快也在半年之后。
因此,你可以做好充分准备,盲审不盲审不重要,关键还是论文工作是充实、真实和有意义的,在技术上、方法上多少有创新性。
据学术堂了解,关于毕业论文的查重率,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学校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只要重复率控制在在20%-30%左右就可以了,超过的需要导师签字;有些学校则要求严格一点,明确规定重复率控制在5%-10%以内。学历越高,往往要求会更加严格,比方说:本科论文重复率<30%可申请答辩;<15%可申请院优秀论文;<10%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25%有一次不超过5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而硕士研究生论文重复率<20%,就可直接申请答辩;如果重复率<40%,那么有一次不超过2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就必须要延期答辩;如果重复率>40%那么就只能直接延期半年。而如果是博士研究生,论文重复率<10%可申请答辩;>20%直接延期半年至一年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