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题目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4

哼哧做实验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飞龙

已采纳
1、稻瘟病:(1)、叶瘟防治应在初发期,早防早治,亩用40%的富士一号100毫升或40%的硫环唑1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2)、穗瘟只能采取预防,到发病时防治将会导致防效降低以至无效。因此长势较好或发生过叶瘟的田块都要打药,一般在抽穗5%左右时用40%的硫环唑1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药一次,以后间隔10-15天后再喷施一次。 2、稻曲病的防治: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亩用5%井岗霉素25克或抗枯灵水剂80毫升、6%多菌铜200克,兑水50公斤喷药一次。 3、白叶枯病防治: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选用25%叶枯灵(川化018)500倍液(100克),或5%苗毒清乳油300-500倍液,或72%链霉素10-30克即3000-5000倍液喷雾。 4、螟虫:每亩用18%的杀虫双200-300倍液,或50%的巴丹粉600倍液,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于幼虫孵化高峰期喷雾。 5、稻飞虱:每亩选用10%的吡虫啉、一遍净粉剂3000倍液,25%的扑虱灵粉剂2000倍液喷雾。 6、粘虫:每亩选用90%的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5%的来福灵乳油2500-3000倍液、15%快杀敌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 可以参考: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题目

215 评论(13)

沁研

提高水稻高产,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水浆管理: ①返青期:水层护苗3-4天,维持吸水与蒸腾的平衡,提高秧苗成活率。护苗的水层深度,要根据苗龄和天气状况而定。喷施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②有效分蘖期:采取浅水层结合适当断水落干的浅水勤灌方法,确保早发稳发适期够苗。即田间灌一次水,保持3--5天浅水层,以后让其自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时,再灌一次水。根据植株需求合理施肥,以利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 ③分蘖末期至穗分化期:此期水浆管理的中心是搁田,有利强根壮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分蘖期适时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授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一般当群体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90%时即脱水搁田,分次轻搁,每次搁田时间约为5个叶龄期(4-5天),搁至0~5厘米土层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70-80%,相当于土水势为-035~-025Mpa时再复水,生产上以田中间土壤出现3-5mm级细裂缝为覆水标准。
120 评论(10)

cuiyan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1)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稻另一重要病害之一。早、中、晚稻皆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盛期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以上。(2)防治措施 一是合理密植,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三是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四是药剂防治:①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液喷雾。②穗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液喷雾,也可用3%的多抗霉素8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防治。以上药剂,交替使用,7~10天1次,连喷2次,效果更佳。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1)水稻干尖线虫病又叫白尖病、线虫心枯病。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主要危害叶片及穗部。(2)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症状 在水稻孕穗期,一般在剑叶或上部2~3片叶的尖端出现淡褐色半透明状病斑,后渐变成灰褐色、扭转状的干尖。病穗比健穗短而小,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3)防治措施①加强植物检疫: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禁从病区引进种子。②建立无病留种田:种子田的排灌水系要配套,防止带线虫的水灌入。收获前进行种子检验,确保无病,然后单收、单打、单藏,留作种子用。③苗期用2%天达阿维菌素+“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叶面喷雾,连喷2次,间隔10~15天1次。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1)症状及危害水稻条纹叶枯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非典。水稻秧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稻株发病后心叶卷曲发软,老叶条纹状,远看似条心虫危害状,稻株矮化,形似坐棵,病株分蘖减少,发病植株不能抽穗或抽畸形穗,一般田块病穴率10%~20%,较重病田30%,对产量损失较大。(2)发生原因分析①灰飞虱虫量增多。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据资料记载,由于吡虫啉的多年使用,灰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已经产生耐药性,防效下降,灰飞虱虫量开始上升。②水稻品种感病。优质粳稻某些品种感病。籼稻品种发病轻,表现抗病。③忽视灰飞虱防治,发病后也没有及时用药控制。④田边杂草未防除。杂草上的灰飞虱虫量较高,若不与大田杂草同时防治,灰飞虱迁飞传毒则可扩散危害水稻,造成病害。(3)防治对策①综防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②防治技术:抓好灰飞虱防治:结合小麦穗期蚜虫防治,开展灰飞虱防治,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减少初始传毒媒介。开展药剂拌种: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20%毒·辛,按种子量的1%拌种,防效可达50%以上。重点抓好秧苗期灰飞虱防治:小麦、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每亩选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500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锐劲特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移栽前3~5天再补治1次。关键控制大田危害: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每亩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 1500 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 3000 倍液,或锐劲特30~40毫升,兑水4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大田灰飞虱。水稻分蘖期大田病株率5%的田块,每亩用50克“天达2116”+天达裕丰(菌毒速杀)30克,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防病,1周后再补治1次,效果良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是由黄单胞杆菌属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我国各稻区几乎都有发生。安徽普遍发生,以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区受害最重。病轻时一般减产 5%~10%,病重时则减产20%~30%,如果病害大流行时往往造成颗粒无收。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水稻从苗期到成熟收获前均可发病,但以分蘖末期至抽穗灌浆期发病居多。该病一旦发病,很难救治。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1)症状和诊断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在秧苗期即有发生,但除双晚秧苗外,多不表现症状。病斑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最新出现暗绿色线状斑点,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发展成长条,病部先是黄绿色非水渍状,后变黄色,最后成枯白色,病斑边缘界线清楚。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波状。应选择常发病田、低洼淹水和易感病品种田观察,注意田边角和进水口嫩绿茂密稻株下部叶层;由下向上逐一查看,早晨露水未干时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蜡黄色小粒,很易脱落。还可在初期病斑处剪一小块叶片放在滴有净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约停1分钟后,在光线不太强烈处用肉眼观察,与叶脉垂直切口处,见有喷水状细菌溢出,即可确诊。(2)防治方法①植物检疫。不要从病区引种,病区换用无病种子或选用抗病丰产性好的品种。②农业防治。合理施肥、浅水勤灌,分蘖期排水晒田,增强水稻抵抗力。在秧田期要防止淹水。处理带病稻草;不用作浸种催芽覆盖物和扎秧把。③化学防治。病重地区在秧苗3叶期施药1~2次;在本田期,形成发病中心时可采用“发现一点治一片,发现一片治全田”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和用量,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以上药剂,加入50克“天达2116”,兑水45千克,混合喷雾,防效良好。也可用50%代森铵每亩100克喷雾(抽穗后不能用),代森铵属碱性,不能与“天达2116”混用。
188 评论(9)

学学学学渣

(1)水稻稻瘟病。①苗瘟。苗瘟发生于3叶期前,由种子带菌所致。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防治方法有: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药剂防治。可用40%富士1号80克/亩防治1次或用25%使百克乳油60克/亩。②叶瘟。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较重。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三叶期后至穗期均有发生。防治方法有: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4%春雷霉素40克/亩或40%稻瘟灵80克/亩喷1~2次。③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瘟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防治方法有: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药,亩用75%三环唑40克或40%稻瘟灵80克。(2)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防治方法有:①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纹枯病的田间菌核是次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一般应在灌水整田时,用畚箕捞去浮在下风头水面上的浪渣。②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在施肥上应注意稳施氮、磷肥,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③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用春雨1号+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30%捷标24克/亩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水稻纹枯病始病期每亩用碘络酮可湿性粉剂50~70克,对水60千克均匀喷雾到稻茎基部,此药对水稻纹枯病有特效。(3)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的病害,又称伪黑穗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发病时该病菌在水稻颖壳中侵染,形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近球形“稻曲”。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防治方法有: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早熟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施肥,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②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小时。③药剂防治。采用药剂防治,要抓住防治时期和选择农药两个方面。预防稻曲病的用药适期为晚稻破口前的6天左右,可选用的农药有亩用5%井冈霉素4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20%瘟曲克敌120克对水喷雾都很有效。药液重点喷在植株上部。也可用30%DT杀菌剂100~150克,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初期各喷1次,效果良好。(4)水稻稻飞虱。稻飞虱俗称“蜢子”,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防治方法有:①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如杂交稻Y两优302等。②防治稻飞虱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首先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不要偏施氮肥,防止后期贪青徒长,抓好露晒田,降低田间郁蔽度和湿度,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力和繁殖速度,为提高后期防治效果打下基础。③药剂防治:无水田块,亩用80%敌敌畏300毫升,拌干湿细沙(土)15~20千克,于晴天12:00~14:00撒施;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平均每丛虫口密度达到10~15只时亩用25%噻嗪酮60克或暴雷100毫升喷雾。注意要抢晴施药。施后4个小时无雨,即可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5)钻心虫。水稻钻心虫主要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最为常见。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防治方法有:①科学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增施有机肥料,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保证水稻健壮生长。②消灭越冬虫源。通过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③淹水灭蛹。因二化螟初孵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籽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5~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际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达90%以上。④药剂防治。最好能在低龄幼虫期用药,可用40%杀虫双水剂200克/亩或8%阿维菌素150毫升/亩对水喷雾。也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30~40毫升,对水40~50升喷雾,药效期可长达20~30天。(6)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采用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防治方法有:①选用抗虫品种。②增施钾肥,提高水稻茎秆硬度。③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杀虫灯诱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④药剂防治。在幼虫1~2龄期用药最好,0%阿维菌素100毫升/亩或40%杀虫双150克/亩对水喷雾。施药时间,在一天内以傍晚及早晨露水未干时效果较好,晚间施药效果更好,阴天和细雨天全天均好。系统喷施水稻吨田宝可以诱导水稻的抗病性,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感病率以及稻飞虱、钻心虫、卷叶螟的危害。
8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