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丶儇382
刘老碑组油气源岩分布范围较窄,仅出现在淮南地区(包括周参6断块)。刘老碑组厚度较大,暗色岩层占组厚的比例较高,如凤深1井该组厚5m,暗色岩层厚346m,占该组总厚的68%;周参6井刘老碑组厚88m(未穿),其中暗色岩层厚88m,占总厚的6%。本组生油岩总面积为4320km2。南部地区的刘老碑组深灰色白云岩和页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24%,最高值为04%;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值为72×10-6,最高值为400×10-6;烃含量平均值为42×10-6,最高值为228×10-6。徐淮群油气源岩发育在下部的倪园组-魏集组和上部的望山组,在宿县一带发育较全,厚度可达1200m,分布面积为17500km2。徐淮群的有机质丰度指标在淮南地区最佳,其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1%,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为78×10-6;而在徐州-宿县地区较差,其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07%,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值为34×10-6。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徐州-宿县一带的徐淮群及周参6井断块的徐淮群和刘老碑组,有机质演化程度已达湿气-干气演化阶段。淮南地区的刘老碑组和徐淮群有机质演化程度已达凝析油-湿气阶段。总体上看,华北南部地区的生烃条件不佳,刘老碑组和徐淮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为较差的生油岩。但比较起来,淮南地区徐淮群的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且又有刘老碑组生油岩的赋存,相对于其它地区烃源岩条件要好,且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低,烃源岩的评价应高于其它地区。华北南部地区刘老碑组和徐淮群烃源岩成熟期与华北北部地区下马岭组基本相当,在三叠纪末亦全部成熟,进入主要生油阶段。此时是否有前期构造圈闭的存在尚待进一步勘探落实,但油气的生成阶段早于燕山期的构造圈闭形成时间,对于油气的储集和保存较为不利。另外燕山期构造变动频繁而强烈,由于构造和岩浆活动,徐淮地区的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进一步演化,进入了生气阶段,这一阶段与燕山期构造圈闭形成时间同步,故有望在燕山期圈闭中找到原生的凝析气或干气气藏。考虑到烃源岩的分布,淮南地区刘老碑组和淮南群烃源岩在整个华北南部地区的分布最广,有机质丰度最佳,成熟度较低,应首先选作勘探的目标。 
一、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在正式开始写作论文之前,我们要先确定好论文选题的方向,根据自身兴趣、擅长领域、是否具有研究意义来衡量,最好是确定自己能够写、喜欢写。当然,论文中也是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的,这样才容易得到导师的认同。二、有专业知识基础除了要根据第一点中的三项来选择论文题目,我们还应以自己的学术水平为选题依据,避免出现因不了解实际情况,写不出内容,或出现写的内容太过浮泛。同时也要了解本专业领域中,有哪些是已经被研究出成果的,了解哪些是别人已经解决了的,还有些什么问题是待解决的,避免踩雷。三、解析论文要求不管是本科生论文或是博硕论文,基础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反映现实社会,能够引导其进步。但当下来说,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科研意识还不够,可能在撰写论文时容易忽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可能会导致论文内容不切实际,容易空洞。
如何确定论文选题?学术志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一、论文类型的选择关于论文类型的划分,大致如下:基于研究目的可划分应用性研究和学理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具有具体性、实践性、应用性三大特点,学理性研究具有学术性、抽象性、理论性三大特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层面,可分为现象性研究和规律性研究。根据研究时间轴可分为三类:历史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研究。通过研读大量论文,我总结出一种划分论文类型的方法:从时间轴看,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从研究对象看(图1),包括人、物、事、理、关系、模式、政策;从研究方法看,包括思辨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实证研究又包括量化和质化两种范式)。详述研究对象(人、物、事、理、关系、模式和政策),我们来验证论文是否包括这些元素?图1 研究对象图首先是人,关于人的研究,以《斜杠青年》为例,该文以斜杠青年这个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当然,做群体研究的论文甚多,如近些年许多学者做边缘群体研究,(像农民工,留守儿童,同性恋,拉拉等等)。第二是物,物包含两种范畴,一类是实际存在的物,如《3D陶瓷打印的工艺特点和艺术特征》这篇论文中“物”指具体的物陶瓷。一类“物”指代新事物(如新技术、新模式、人工智能等等),就像前两年“慕课、直播、微信”也属新事物。第三是事,事分两类:大事和小事。比如说北京奥运会,刚刚过去的世界杯就是大事。我发现截止当前,有关世界杯的文章还未刊登发表。小事指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的“琐事”,譬如彩礼问题、就业问题等。对我们而言,聚焦于小事更易发文,比如《从农家走进精英大学的年轻人:“懂事”及其命运》、《大学生“约炮”行为的延续与断裂:以自我合理化为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