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7

rivergrea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老年人的论文3000字内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148049314

已采纳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87万人,瑶族占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9%,自己供养的占7%,社会扶助的占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

关于老年人的论文3000字内容

280 评论(15)

abwjcd

我的奶奶 1927年3月,通过老乡的介绍,奶奶参加了红军,并被分在卫生队工作。南昌起义后,因工作关系奶奶又认识了当时任班长的爷爷。一样的苦难经历和共同的信仰最终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当过区长,参加过土改工作领导小组,还当选为县妇女代表。爷爷也从当时的万县市公安局局长调至青海西宁市国防制药厂任厂长。为了支持爷爷的工作,为了照顾年幼的父亲,奶奶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毅然放弃她的大好前程,带着年幼的父亲跟着爷爷去了青海。一直到父亲成家和爷爷退休后,奶奶肩上的担子才有所减轻。可奶奶的黑发已熬成了白发,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她的额头。 我们哥几个相继出生后,奶奶更是闲不住了:背大哥哥,又带大我,再抱大了弟弟。对吾等后生小辈,奶奶更是寄予了更高更深的殷殷期望。 孩童时,我们都爱疯玩,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经常逃学。奶奶总是深入浅出地、不厌其烦给我们讲读书的种种好处。从讲她曾遇到一个文盲妇女不识字,在城里连WC都找不着,到想要摆脱农村生活“一背天煞一背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苦日子,跳出“农门”唯有读书的道理。她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还给我们讲《狼来了》的故事;讲“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来教育我们要诚恳做人。虽然那时,这些道理我朦朦脓脓似懂非懂,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逃过学了。如果不是奶奶的谆谆善诱,恐怕我连小学也未毕业,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又能做些什么呢? 从我家到学校,足有六七里山路。为了我们哥几个上学不迟到,奶奶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为我们做饭。下午临近放学时,奶奶又在回家的路口一边扯猪草,一边割牛草等候我们归来。回家后,又为我们端上热饭热菜,还站在旁边一直看着我们吃个碗底朝天,还关切地问我们够不够饱,好不好吃……不论春夏寒暑总是如此;那份关怀,那份温暖至今难忘! 哪家孩子长大成人,不伴随着父母亲的喝斥和巴掌? 小时侯,我们哥仨总是很顽皮,而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父亲总是用“武力镇压”。当然是罚跪、打屁股。而这时奶奶总是颤巍巍地跑来“救护”,注重说服教育的奶奶总是开导父亲“坚持文斗,反对武斗”。一般情况下也能为我们免去一顿皮肉之苦。若遇上“问题严重”父亲不买帐时,爱莫能助的奶奶只能暗暗垂泪,并叫父亲莫打脑壳,要打就打屁股,那儿肉多,不伤骨…… 1989年当我们家有了那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时候,在我们村里的确是一件盛事。每天晚上,左邻右舍齐刷刷地聚集在我们家看电视。好客的奶奶总是早早地为他们摆好凳子,泡好茶水,还端出自家炒的花生和南瓜子待客。那时可能是电视信号接收度低等原因,画面模糊不清。一道道波纹一片片雪花,但乡亲们却不苛求,只要有影有声就行。后来,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家户户都置办了电视机,我们家也就一天天清净起来。奶奶也就用不着再为大家端茶递水、忙这忙那了。可是奶奶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缺少了什么似的。我们也理解老人的孤独和寂寞,由于我们在家时间少,有客人来陪她说说话、聊聊天也是挺好的。有时白天我们也帮她请王老太、赵大爷去我们家玩或看电视,陪奶奶拉拉家常,唠唠嗑。没事时我们就陪她到外面走走,让她散散心。 我的奶奶 作者: 刘英 | 2004年10月20日15时44分 | 【内容提要】 一 奶奶是在90岁那年无疾而终的。去世前十天,奶奶就喊身上疼,然后躺在床上一直没有起来。爸爸、叔叔把奶奶带到医院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医生的结论是:老太太的身体没有任何毛病。所以,全家人就放松了警惕,可是,几天以后,奶奶就去了。 我记得那一天,妈给我发短信:你奶奶情况不好,你快回来吧。我急急忙忙往家赶,在路上,又接到妈的短信:奶奶已去世。我一下子泪如泉涌。 后来妈说,奶奶咽气之前,手里攥着几百块钱,都是儿子、孙子孝敬她她留下来的。奶奶说,把钱给孙子媳妇。弟弟还没结婚,这一直是奶奶的心病。然后,奶奶说:小静呢,还没回来?奶奶是遗憾临走的时候没看见我。 奶奶去世那天,全家人在一起缅怀奶奶的一生,悲伤的气氛渐渐淡了,全家笼罩着浓浓的温馨。一个人能健健康康活到90岁,儿孙满堂,寿终正寝也该是一种福分吧。 二 后来想想,我理解奶奶为什么那么突然就走了。那一阵子,奶奶老跟爸爸闹别扭、吵架。原因是爸爸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爸爸说,也没人住,留着也是一个累赘,不如就卖了。可是奶奶舍不得。那是奶奶和爷爷解放前挣钱置的房产。 听奶奶说,奶奶家当年很穷,奶奶的妈一年要要饭半年。奶奶16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远房亲戚,跟奶奶的妈说,要把奶奶带走嫁人,奶奶知道那人是个人贩子,苦口婆心做自己妈的工作,才算避免了厄运。 奶奶18岁嫁给爷爷,爷爷奶奶是同年。当时,爷爷家是大姑子小姑子、大伯子小叔子一大家人,婆婆当时眼睛已经瞎了。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奶奶伺候瞎眼婆婆,还要受大小姑子的气。 奶奶生下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二姑以后,家里实在困难得很难生活,奶奶就把二姑送人了,然后到一家富裕人家当奶妈。爷爷去一个工厂做铜佛爷。 后来常听奶奶说,爷爷当时不争气,挣了钱就去赌嫖,在奶奶的力劝之下,才算攒下一些钱。爷爷奶奶在城里挣了几年钱,然后揣着一点大洋回老家置了一处房产、几亩地。 当时,瞎眼婆婆已经死了,大小姑子也出了嫁。爷爷奶奶在家里经营那几亩地,然后起早贪黑地做起豆腐脑生意。很快家里就富裕了。 解放前夕,家里真是盆满罐满,钱在床底下,镜框后到处塞。亲戚街坊都来借钱,奶奶很大方,总是有求必应。后来很快就解放了,那些借钱的人没有一个还钱的。家里人到很庆幸,因为,当时,有钱是罪恶啊。 划分成分的时候,按家里当时的情况,至少要划富农的,可是,当时的一位干部很开明,他听说奶奶当过奶妈,认为,这是典型的被压迫阶级,所以就被划成了贫农。 三 奶奶大字不识一个,也很迷信。奶奶经常说,天为什么会下雨,会打雷,有老天爷呢!人做事要凭良心,老天爷争着眼呢。 但无论如何,我一直认为奶奶是有见识的人。奶奶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大姑二姑没上过学,爸爸叔叔上学以后,学习很好,奶奶常以此自豪。等到小姑上学的时候,家里很困难。奶奶就想让小姑退学,帮着家里干活。后来奶奶听说,小姑考试在班里排第二名,觉得自己女儿有出息,就对小姑说:你还是上学,妈再苦也要供你。因为上学,彻底改变了小姑一生的命运。 四 我小时候一直跟奶奶一起过,每天晚上,奶奶督促我洗漱,安顿我睡觉。早晨早早地把我叫起来,给我做早餐,打发我上学。我小时候胆小,就怕迟到。有时候,奶奶想让我多睡一会,上学时间就有点紧张。我就开始哭,赖着不上学,每次都是奶奶硬拽着我的手,把我送到学校。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奶奶离开了我,去给远在兰州当兵的叔叔看孩子。当时,已70多岁高龄的奶奶就是拿着一张写着地址的小纸条,只身去了千里之外的兰州荒漠的一个军营。当叔叔惊异地看见奶奶时,奶奶已在叔叔的床上睡了一觉了。 后来,奶奶一直絮絮地跟我说:我那次离开家,没给你一分钱,也没给你好脸子,省得你想我。 可是奶奶不知道,我没有一分钟停止想奶奶。和父母一起生活很不习惯,曾经偷偷地恨父母。 小学毕业后,我就到离家80里的一个学校上学。当时是住校,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我不想爸爸妈妈,只想奶奶,经常夜里梦见奶奶去世了,然后哭着醒来。 五 今天北京又下雨了,坐在办公室里,内心忽然充满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奶奶去世两年了,每年的清明,我都去给奶奶填坟。奶奶埋在了老家的一座山上,和爷爷在一起。爷爷65岁就去世了,奶奶比爷爷整整多活了25年。奶奶经常说,爷爷苦命,好日子一天没过着。奶奶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她说,她赶上了好年景,而且儿孙都有出息。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34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