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doubaba123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1948年元旦,山城重庆笼罩在迷雾中。地下工作者余新江秘密找到甫志高,传达重庆地下共产党领导人许云峰的指示,让甫志高筹集钱款救济长江兵工总厂炮厂工人,亦在沙磁区设一处备用联络站。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为了发动内战大批生产武器,扩建兵工厂,占用炮厂工人宿舍区。工人不搬家,昨天夜里他们就放火将工人宿舍烧毁。甫志高是大丰银行会计主任,秘密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地下共产党沙磁区委委员。接到指示他先是利用工作之便筹集钱款,然后在沙坪坝正街办了“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备用连络站。陈松林本是长江兵工厂工人,也是地下共产党。他常去重庆大学给大学生华为送书刊,目睹了学生们反内战、反迫害与国民党特务作斗争的场面,还结识了学生刊物《彗星报》主编、法律系学生黎纪纲。一位衣衫破旧、脸色苍白的青年常到书店来看书,不久陈松林认识了他,知道他叫郑克昌,是黎纪纲的表弟,追求进步,但现在失业了。100字:地下工作者余新江秘密找到甫志高,传达许云峰的指示,以书店的形式设一处备用联络站,由陈松林联络员。由于甫志高的盲目急进和陈松林的斗敌经验不足,被国民党特务钻了空子
一、典型化的人物描写:《红岩》中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对共产党充满了抱怨的叛徒甫志高、一个典型的打入革命阵营内部的特务郑克昌,他们有个共性就是具有成为叛徒、特务的“潜质”。(一)叛徒甫志高:甫志高开始是一个在党内担任重要职位并负责党内经费运转的重要人物。但是在开设沙坪书店以后,就慢慢的暴露了他的革命性不坚定,不具备一个革命者的敏锐眼光和警觉性,表现在他没调查清楚郑克昌的身份就同意了他加入沙坪书店,导致了沙坪书店被特务查抄。在革命者余新江的眼里,甫志高住的房子是很奢侈的,虽然这是白色恐怖斗争的需要,但也反映了甫志高会享受的叛徒潜质。通过他殷勤地给余新江泡茶,又表现了他叛徒“爱表现的”潜质,特别是喜欢把表现他觉悟性高的话语挂在嘴边,如“同志们到了我这里,要实行共产主义,有福同享”。这种叛徒潜质也表现在他穿着西服帮江姐搬行李的场景中,江姐觉得他是在故意显示他的艰苦作风。在他诱引江姐被捕时,他的叛徒本性完全的暴露了,他一直埋怨共产党:“党给了我什么好处?凭什么要我为你们卖命?哼!一天到晚担惊受怕,还要装出笑脸忍受无尽的批评指责!哪次见面不是斗争,斗争”,[1]可以看出他早已经厌倦了为革命而斗争的生活,背弃了共产党人的信仰,这充分的说明他是个不彻底的革命者,叛变是必然的。(二)打入革命阵营内部的特务郑克昌:他是一个很会掩饰的特务,开始是装可怜,伪装成受穷但是倾向于革命的青年,骗取了甫志高的信任,打入沙坪书店当义工,导致了作为党的联络站的沙坪书店被暴露。后来又混入关着余新江等进步革命青年的楼七室,他的任务是要接近集中营里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妄想找出狱中党组织。他还鼓动学生挑起狱中斗争,妄想发现监狱中党的活动。但是他“爱表现的”特务潜质再次使他的奸计落空。在他假装受审被打成重伤以后,为了表明他是个有觉悟性的人,虚伪的拒绝革命者的关怀,“‘我不能睡在这里’,他指了指满屋的人,像受了侮辱似地愤然地说‘我穿这么多衣服,同志们却穿着单衣睡在门边,我不能只图自己舒服,让大家在门口受凉’”。他这种特务“爱表现的”潜质,反而暴露了他真实的特务面目。对革命英雄人物气质的描写,突出了一种注定了要成为革命人物的气质,都具有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普遍性的性格特征,无论面对怎样的生存环境,都被赋予了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品格。小说描写了大量有关狱中的生活,狱中是一个潮湿、腐臭、严重缺水的环境,吃的是发馊味儿的饭、吃不到菜。除此之外,还要经受严酷的刑罚,还要防着特务的出卖。在这样非人的生存条件下,革命者们仍坚持斗争,不畏惧敌人的折磨,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首先是对革命党人外在气质形象的描写,如对成岗的刻画:“宽肩、方脸、丰满开阔的前额下,长着一双正直的眼睛”,刻画了革命党人有正气、勇敢的外在气质,而且更能衬托革命者内心的崇高,与“两只鹰似地眼睛,扫视渺无人影的签字门口”的猫头鹰特务的反面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类似的还有对余新江的描写“浓黑的眉下,深嵌着一对直视一切的眼睛,神情分外庄重,比同样年纪的小伙子,显得精干而沉着”。也有通过敌人的视角来刻画革命者的气质,例如特务徐鹏飞再次见到已经隔离关闭两年的许云峰,“比起两年前的许云峰,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虽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了,但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一种逼人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