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u518
议论文章主要的要点有三: 1 论点(这篇文章议论的是什么) 2 论证(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论证的,也就是你所写文章的格式) 3 论据(为论点阐述道理的句子:可以是名言名句,哲理诗句,谚语,典故等等。) 
不太好就业首先文物鉴赏和收藏主要看的是资历与经验,这个行业养老不养小,另外这里面的猫腻太多,大家信奉的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如果你要在这个行业沉淀下去,前期会很难的。至于师范类,历史老师的缺口不大,如果你不挑学校的话,相对好些,比文物鉴赏类的靠谱多了。
教师这几年其实一直青黄不接,但编制很满,文物鉴赏好像不是很规范的一个行业,具体不了解。
任何艺术品都有光彩夺目的亮点给人以美的享受,甚至是震撼人心的心灵感受,如《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最后的晚餐》中13种反映折射出的人性。大多数艺术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和感官冲击力!但是,有一件出土文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艺术鉴赏的观念。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好奇的人们的所有补白艺术在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断臂维纳斯诉说着一种艺术理念:残缺也是一种美!为什么好奇的人们的补白艺术都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画蛇添足式的补白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其实,艺术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个性!美在和谐!就象埃及艳后的鼻子是美的,但是如果她的鼻子出现在加西莫多的脸上,那加西莫多是美了还是更加丑陋了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美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犹如看风景,我们喜欢层岚叠嶂的崇山峻岭,也喜欢一马平川的平原;喜欢碧浪静波的湖泊,也喜欢波涛湍急的河流…我们旅游在外,希望看见就是与众不同。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审美情趣也是因人而异的,鲁迅说过:焦大是不会喜欢林黛玉的!无独有偶,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也有着同样的艺术美感:留白艺术。中国传统的文人画,讲究书画诗的和谐。他们非常巧妙得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通过留白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好多文人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留下落款和私人印章时,也再三斟酌,颇费心思,惟恐破坏艺术的美感!没有的就是最好的!维纳斯的断臂的永恒的魅力恰恰在于吸引人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仅仅就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说,维纳斯的成功恰恰在于她的断臂。维纳斯之美:美在断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