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fer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人文性 放眼神州,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伟大的、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瑰宝:从南方建筑到北方建筑;从汉族建筑到少数民族建筑;从宫殿建筑到民居建筑;从佛塔建筑到园林建筑……,内容十分丰富,其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其指导的思想却是差不多的:特殊的宗教礼法和神权哲学,再加上文学的理念,构成了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区别于世界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讲求人文式、象征性,追求师法自然,以求达到“天人合一”。这 “天人合一”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如公明、行远在《论中国绘画传统的形式及特质》中指出:“天人合一”是物我相忘、主客相混,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各自都以牺牲自己的个性化因素为前提,千丝万缕地缀合在一起”(注释4)。其说牺牲自己的个性化因素为前提,显然是不合理的。恰恰相反,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是非常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从中国整个历史看:“天人合一”应该是生存所致。江宏、邵琦在《中国画心性论》中认为其认知基础在于其生存的不可逆性,在《易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注释5)。 从中国古代的建筑特点和作用来看,我认为是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与虚无缥缈的神(宇宙)融为一体——神即是统治者。于是中国古代建筑笼上了一种强权和一种看不到的精神铁链。皇帝就标榜自己是星宿下凡,是真龙天子。古代的宫殿、坛庙建筑自然也就有了讲求权力、政治,维护他那个阶级统治的寓意:北京故宫,用一条中轴线穿越帝王帝后的“宫、院”之间,高高在上的太和殿正是帝王发号施令的地方,体现了封建政权的中心,神圣威严。 坛庙建筑又称“礼制建筑”,是为古代宗教礼法服务的一种建筑工具。它用“礼”来制约各类建筑。帝王、官吏和民间祭祀天地、日月、祖先的庙、坛、寺等均属于这类礼制建筑。祭祀活动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坛庙建筑反映了古代建筑艺术及其思想的水平。像北京天坛的建筑思想就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性哲学——“天圆地方”(注释6)。北京天坛占地272公顷,是故宫的三倍半,但却只有天坛与祈年殿两组建筑,其它的是苍松翠柏;它渲染上天至尊、皇权神圣,激发人对上天的无限敬畏和崇拜,将建筑置于人之上而成“神性”,坛庙建筑特殊的威严与让人恐怖的宗教是密不可分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一种象征性建筑,一种美的但却愚昧人民的工具建筑。 
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盗、防止毁坏,这是他们的最初的出发点,为了维护这点,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你的结论就是哪一种方法最有效,有理有据有结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