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nea上岸
一、指导导师的基本条件 按照有关规定,大专毕业论文指导导师的条件一般有: 1.具有有关专业的较高理论和政治素养的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员、研究人员。 2,具有本科专业理论素养和文字水平较高的相当于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导师条件: 1.具有有关专业的较高理论和政治素养及文字水乎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员或研究人员。 2.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理论素养、政治水平、文字功底较高的相当于正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引自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规程》) 二、指导导师的修养 从以上基本条件可以看出,担任函授学员指导导师的人,其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主要是思想方面的修养、理论方面的修养和文字方面的修养。 (一)思想修养 身为指导导师,首先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强烈的责任感,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要把帮助学员顺利撰写并通过毕业论文,看成是学校交给自己的一项严肃任务,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 学员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主动向指导导师请教的;第二种是比较认真,想写好毕业论文,也希望得到指导导师指教的;第三种是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导师不催不动笔,迟迟不同指导导师见面的。对第一种学员,指导教师应悉心指教,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和帮助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对第二种学员,教师应满腔热情予以接待,鼓励他树立信心,并从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对于第三类学员,指导导师应不避“皇帝不急,倒急死太监”之讥,放下架子,主动找他谈话,帮助他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督促并指导他及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指导导师不仅要凭自己的业务水平帮助学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更要以自己的思想品格影响学员,表现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范。(二)理论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指导导师的理论修养、学术水平直接影响学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员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诸方面,还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公共关系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人口理论、宗教理论……等等,应有尽有。担任毕业论文指导导师的人,应当是个“通才”和“杂家”,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要有扎实的基础,对当代各种新理论、边缘科学要有广泛的涉猎,还要有丰富的自然常识与社会知识。否则,学员写的文章尚且看不借,又何从指导!即使可以通过分工,实行分类指导,但往往不可能分得那么细,学员论文中所涉及的知识也不可能那么单纯专一。更何况学员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写得太实,理论性欠强,指导教师应帮助他们在文章里“加进”理论分析的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非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不可。 (三)文字修养 毕业论文是以中文形式写的,故指导导师的中文写作水平起码应不在学员之下。他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论文写作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高的实际写作能力。 学员论文中出现的语病较多,指导老师应帮助他们纠正。例如;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思想和情绪都发生了强烈碰撞[情绪如何“碰撞”?跟谁碰撞?可改为震荡],其冲击波不可避免地在青年人身上反映出来[冲击波怎么“反映”?可改为:其冲击波不可避免地撞击在青年人身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祖国现代化建设宏图需要青年人接替、继承[宏图可以描画、实施、实现,不能“接替”,也不说“继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放松对青年思想教育外,舆论导向失误,一度宣传阵地中“雷锋”消失,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思想侵入我国,没有及时地批判这句话不完整,可在“原因”后面加上“很复杂”,在“批判”后面加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形成两个并列分句]。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指导教师不必都是“名师”,但都应有“名师意识”。要意识到,教师是在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面貌塑造学生的,因而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养成和水平的提高。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⒈导师的来头和经验① 年轻一点的导师,一般刚毕业没多久,对学术非常热情,会在自己研究的方向下功夫。所以,他会手把手教你,能让你学到真正的东西。② 来头大的导师虽然也招研究生,但是直接带的比较少,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实验条件比相对年轻的老师好一点,在学院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在以后准备读博的时候还会给你推荐。③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一个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可以选择一个大牛导师;反之如果你本身属于做事情需要监督的,那就建议选择年轻的导师,因为他会管束着你,手把手教学。 导师对专业见解的深度选择导师之前可以先看看他发表的文章是否文理不通。避开那些“半桶水”,对某个深奥或抽象的问题只会深入浅出地陈诉讲解,或只会堆砌生词或新术语的导师。 导师在知识领域的广度一个合格的导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研究兴趣范围在尽量广泛的同时也有所集中。倘若有意识地问他相关领域几个小儿科问题,他回答得支支吾吾时候,显然就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导师的论文指导和帮助如果导师有经常能给学生发论文的习惯,并且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与帮助,那么这类型的导师对我们将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导师的性格导师的性格非常重要,如果在研究生生涯遇上性格怪异的老师,在他们手下做事将会感到非常压抑。因此在你对某个导师有了意向之后,建议找他带过的学长学姐或是熟人朋友打听一下,参考他们的意见再作选择。
选导师会受很多影响因素,比如你本科上过一个导师的课,被他讲课的魅力吸引,你就可以选,你觉得这个老师颜值特别高,你就可以选,你觉得这个老师人特别nice,你也完全可以选,有些时候师生之间真的就是一场偶遇,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下面将下面将会具体介绍,如何能选择正确的研究生导师对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介绍两种比较“俗气”选导师的思路,一是要考虑自己职业发展方向与导师资源是否匹配二是要考虑个人性格与导师性格是否匹配。职业发展方向包括科研型、实务型、从政型。科研型是有读博的意愿,想要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这种同学建议尽量选择博导作为导师,目前,对于博士考试基本上改为了申请考核制,读博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选择博导可以为自己升学铺路,但是博导跟博导之间的差异,比你跟你同学之间的差异更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地位,了解的方式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查找导师近些年发文的数量和质量,如果自己的已经有一定的水平,还需要继续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是否契合,并且尽量去了解这个导师平时是否喜欢带学生做课题,导师自己的手里的科研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愿意指导学生做些学术工作。如果一个导师虽然有博导的标签,但是极其不负责任,建议选择一个负责任的硕导,一些带学生不久的硕导对学生可能要更负责任些,一些马上就快退休的博导可能就比较佛系。实务型是指不想要从事学术工作,毕业之后可能进入体制外的企业工作。这种同学选择导师尽量选择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的,而且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要求不达到变态的苛刻,如果你想要出去实习,导师想要让你写论文,你们两个人都会很痛苦。即使是自己不想从事学术工作,导师布置的基本学术训练也要认真完成,因为这关乎你能否毕业,而毕业你是否能够毕业这件事不仅跟你自己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对你的导师也存在直接影响。从政型说直白些就是毕业之后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包括公务员、国企、央企等工作单位。这种同学选导师尽量选择具有一定行政职位的导师,如果是校长或者是院长,自然最好,因为他们的行政经验能让你受益不少,另外你在体制内工作,如果你的导师愿意帮你,他的一句话可能让你减少很多麻烦。个人性格分为读书型、社交型、娱乐型读书型是指喜欢独处、乐于求知,喜欢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自己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读书,而且文笔也不错,这种人老师一般都会比较喜欢,所以你选导师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一个真正喜欢做学问的,他可能会更欣赏你,尽量不要选那种社会活动特别多的老师,尤其是喜欢带着学生出去半夜喝酒、唱K的老师,赶鸭子上架,你的老师酒量一斤半,你的酒量一滴就倒,跟这种老师打交到可能会让你感到压力。社交型是指那些平时科研工作做的不多,但是善于应酬,能够迎来送往的学生。这种学生其实大部分老师也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性格欢脱,情商较高,导师带着他们出去办事也能上的了台面,这种学生可以选一些行政事务较多,平时迎来送往比较多的导师,比如有些导师喜欢在学校承办讲座,或者主办学生年会,这些台面上的工作处理的比较好的同学,在此时就有用武之地了。
知网没有导师推荐功能,用的多的是论文检索。听老师讲检索课,知道知网有个远见搜索,除了下载论文,远见搜索有一些统计、可视化一些功能,对学校、对老师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帮助选导师。如果知道导师名字,想了解导师的科研成果、指导的论文有哪些,精通的专业是什么,可以直接搜索名字,我是后来发现的这个功能,还真搜到过自己的老师如果选好了学校,不知道选哪位导师,以清华大学为例,打开远见搜索的学位授予单位导航,点击清华大学,知网的远见搜索就把这个大学相关的情况,用大数据的形式统计,展示出来。可以按专业选导师,直接点击某个导师的名字,可以看到这个导师的发文情况、指导论文情况,导师印象等,有很详细的导师简介。以上是自己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