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6

令狐龙腾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文学基础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爱无私

已采纳
2008年10月16日至18日,随着“当代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设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有80余年历史的学术期刊《当代》也走进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当代》杂志由罗依·坦普尔·豪斯博士在1927年创办,最初名为《海外书览》,1977年改用今名。这份杂志主要刊载当代世界文学评论,也发表各国优秀作家作品。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会受到它的关注。早在1935年,《当代世界文学》冬季号就登载了署名Chih Meng(陈蒙)的《转折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文章纠正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停滞不前”的错误认识,强调近二十余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文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特征,是以为载体的新文学代替了以文言为载体的古典文学。文章还介绍了新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传记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至1967年,《当代世界文学》还刊登过8篇文章,介绍、总结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与成就。其中夏季号上的《伟大的中国小说家》和1967年冬季号上的《中国:鲁迅》是介绍鲁迅的专文。前一篇文章称鲁迅“”,是“绝望的”,认为他的作品批判了人性的弱点。后一篇是一组诺贝尔文学奖专题讨论文章之一,赞《》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文章提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对鲁迅的神化,但作者指出,即便没有这种神化,鲁迅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   《当代世界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描述虽,但基本上反映了美国学界对中国新文学的认识,也显示了这种认识由不断调整到更符合实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面对陌生的中国新文学,秉承了刊头语所引述的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理想的论述,致力于促进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理解和包容。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当代世界文学》立刻嗅到了新的气息。1979年秋季号发表州立大学Howard Goldblatt教授的《当代与新〈文艺报〉》,围绕《文艺报》复刊展开评论,认为复刊是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事件”,是文学重获生机的“充满希望的信号”。1981年冬季号又刊载Howard Goldblatt的《重放的鲜花:中国文学松绑》,继续传播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文学获得解放的消息。较之前一篇文章,作者对中国文学能否持续解冻的态度有了根本改观,表示“有理由对中国文学的未来的繁荣保持乐观”。   随着中国文学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当代世界文学》追踪、关注中国文学动态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表文章的数量、论题所涉范围、探讨的深度都史无前例。从1991年起,《当代世界文学》更开始用专刊的形式集中介绍中国文学。当年夏季号刊发了11篇有关中国文学的文章和访谈,如《九十年代的中国政治与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转折点》《变革中的中国小说》《从王蒙看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妇女作家的》《余光中访谈录》等。2000年之后陆续推出中国作家的专刊和研究论文。2007年6-7月号又推出“当代中国文学专刊”,发表中国学者张柠的《的基本格局》,张颐武的《近年来中国文艺思潮的转变》,张清华的《狂欢与悲戚:21世纪中国文学印象》,以及食指、陈东东等中国诗人的诗。这种模式,为西方读者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学的途径,也把中国当前文坛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推向了世界。纵观1978年至今的《当代世界文学》杂志,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享受过如此尊荣。   2008年10月,《当代世界文学》(中国版)创刊。第一期精选了原版2007年6期中的内容,保留了原版最有特色的三个栏目:文学、濒危语言文学、。 “中国版”把西方的世界文学类期刊的理念、观察世界文学的角度、以及当前世界文学的最新信息带到了中国,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交流。未来还规划扩大“中国版”稿源范围,直接在世界范围内约请学者撰稿,并固定开辟“中国文学与世界”栏目,真正把“中国版”办成一个世界文学交流的窗口。   《当代世界文学》杂志社除每年出版6期杂志(2006年之前是季刊,之后改为双月刊)外,还评选两年一届的纽斯塔国际文学奖。该奖创设于1969年,是第一个在美国设立的世界文学奖项,授予被公认为在诗歌、小说或戏剧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并仅以作品的文学价值为依据。由8到10名作家组成的国际评委会负责评奖。奖项包括5万美元、一个银铸奖章和证书。这一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   纽斯塔国际文学奖与中国的渊源也很深。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聂华苓、萧乾、等中国或作家先后担任过该奖的评委,、戴厚英、莫言等作家被提名为该文学奖的候选人。通常《当代世界文学》杂志都会对重要的评委和候选人加以介绍。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或中国作家获得这一奖项。   2008年刚设立的纽曼华语文学奖把首届奖项授予莫言。纽曼奖由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所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在世的对华语写作作出杰出贡献的作家。纽曼奖以文学价值作为惟一标准,由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委会通过特定程序提名候选人并遴选出获奖者。纽曼奖的总协调人葛小伟说:“纽曼奖是第一个基于美国的华语文学奖。我希望该奖能加深美国读者对当代华语文学的繁荣及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美中关系的改善。”   《当代世界文学》杂志80余年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文学的百年沧桑和巨变。《当代世界文学》杂志社戴维斯—昂第亚诺说,杂志关注中国文学的模式已经发生转型,“即从带有判断性的遥远的学术视角变成了一种参与和合作的视角。”它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力量,以及它在21世纪的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找的,你看看,我没看

中国文学基础论文

175 评论(15)

owenyaa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1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2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为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贞观之治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224 评论(14)

梦幻暗游

论文是论文学方面的,建议不要选择偏历史方向的,2000多字应该不算多,可选择一个有名,但不是特别顶峰的文学人物的作品(太有名的人论的也多,并且全面,像什么杜甫李白之类的,各种论都有,各种权威观点···可能要找自己的论点也不容易,不过要是涉及哲学类的大概还可以结合新的研究方法论论而不用太绞尽脑汁吧),在这些中选定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然后找论点,可以看其他人的论文论写什么,然后从中找出同角度略微不同重点或观点的方向。 因为字数要求较少,要是选比较类题目,也可以吧,不过两线作战看两个人作品个人感觉有点麻烦。这里不建议选择的是影响性的论文,因为一论起影响来就可能跨越很多朝代。最好是纯粹地论一个方面,可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比如乐府诗或东汉文人诗的一个点。 个人观点是想要好,选题的意义性非常重要,一般论技巧的,可能反响不是很好,很多前辈可能早有佳论了。论出来没什么意义的就不要选,比如什么李世民诗歌、宫体诗特点之类的。 这边根据我的理解,可以提出供参考的论点有:1论李贺诗歌的心理投射现象。(李贺诗歌运用各种通感手法,用词的质感非常有特点,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你可以结合心理分析的内容,从这些手法、用词之类的联系他的身世、情感状态,论述他在诗中表达的一些异化情感)2老子美学思想的时代意义。(这个可以有参考,老子篇幅很短,有很多人研究,论论当时时代情况,讲讲他的哲学性美学思想,将文学和美学结合可以新一点。如果要偷懒,美学也可以稍微改改交同一篇论文。)
23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