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yes110
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在这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能力,处于更重要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是教学一线的教师一直思考研究的问题,不少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或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成效不佳。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尚须我们努力探索。一、课题名称高中语文主题活动式写作教学研究二、课题研究背景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一)就高中教材(粤教版)而言,编写者已经意识到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端,在必修教材安排了一系列写作实践活动,力图尝试通过教材的引领作用纠正中学作文教学的偏颇。这虽然对高中作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具体如何实施作文教学方面,教材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教材提供的活动方式显得比较单一,安排活动的次数也有限,在教学实践中可操作性不是很强。(二)就老师而言,虽然每位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一方面作文教学的效果与付出不一定成正比,往往付出投入多,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作文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自主确立写作实践的目标,设计作文教学的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一种广泛适用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很大一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困惑,觉得作文难教,更有甚者,深感作文无法教,干脆不教。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只能沿用作文教学的一贯模式:教师命作文题,学生围绕作文题来写作,老师评改、评讲;评讲也仅仅围绕本次作文在审题、构思、写法等技法方面进行指导。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只是在谋作文教学的“术”,而没有从更深“道”的层面来指导学生写作。(三)就学生而言,普遍认为写作是很高深的事情,感觉写作很难,存在畏难情绪。经过十几年的作文训练,他们仍然深感自己不会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往往是无病呻吟,假话套话连篇;同时因为作文水平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可言,不愿意写作,甚至厌恶写作,把作文当做一件最苦的差事。长期这样,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认为作文的很重要,另一方面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意在写作上面花精力。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本课题基于高中作文上述现状,试图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探索采用“主题活动式作文教学”方法,从“术”与“道”两个角度,探索一条符合写作规律的教学途径。三、研究基本内容(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写作。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写性灵,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会设置分论点 学习目标: 1、 认识分论点的使用要求。2、 探讨分论点的设置方法。3、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重点: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 学习过程: 一、 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 例一: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 分论点: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2、分得开(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要有区分度,不能出现重复或交叉现象) 例二: 中心论点:读书有乐 分论点:(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 例三: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二、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1、阐述中心论点法(是什么)。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 议论文写作指导——考场作文“点题扣题技巧” 教学设想: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点题扣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学会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让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料:考场优秀作文、病文,习作病文 教学流程:指出问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研究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由当下话题作文“辨”情况自然导入: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我们来看上次话题作文“辨”中的两个例子: 病文1:能勇于面对困难,你就做到了辨。因为在困难面前,你辨清了前进的方向,你选择了面对而非逃避,你选择了勇敢而非软弱,这就证明,你会辨。众所周知的国家体操队选手桑兰,比赛失手变成了残疾人,她失去了成为冠军的机会,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人生,相反的,她乐观地对待一切困难,勇敢地面对一切压力,最后,她成功了,她又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点亮了她的另一段人生。这就是辨,一种对人生方向正确的辨。 (分析:本段结构是总--分--总式,层次清楚,首尾扣题,但中间的材料并未突出桑兰是怎么“辨”的,“辨”的过程略去了,反而突出了桑兰的坚强,只在段尾与观点“勾搭”一下,不能证明本段观点。) 病文2:曾经,有一种思想 …… 议论文写作指导——借议论性的排比句式彰显文采 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高三语文科组 【教学目标】 学会在议论文中,通过使用排比句式彰显文采。 【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犹记得09年高考改卷时,当时的广东高考阅卷组组长柯汉琳教授曾说,作文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看来,要抓住该卷老师的心,一篇文章审题立意准确的基础上,确实该弄出至少几颗明亮的“星星”来,让改卷老师目光驻足才行啊。 为此,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作文审题立意专题的基础上,这学期的作文课重心将落在作文的亮点设计上。 每次在改同学们的二次作文时,都会发现大家写得—— 生:(笑)好多了! 师:确实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好多了,审题立意更为准确了,但仍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表达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生笑) 如果审题立意准确了,语言表达再上一个层次,那岂不是更好?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连圣人都他强调了文采对表达效果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训练,那么该怎样 …… 议论文写作指导——辩证分析 一、导入: 1、《典论•••论文》中有这种观点“文本同而末异”。也就是说同为文章,却具有各自特有的文体特征。在此,我们不妨明晰一下各种文体的特征。记叙文以情动人,说明文以知授人,应用文以事告人,而我们平时最常使用的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主尚分析推理,要求严密而概括,而思辨性便是论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征。 2、那么何谓思辨,如何在文章中体现思辨呢?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被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经典理论尚且有瑕疵,更何况我们在紧张考场上匆匆写下的言语。看来要提高分数,我们真要学会做点辩证分析。 A、我们先来看看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分数这块对学生思辨性的要求 透过现象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是否有启发性 B、我们来看看我们平时所写的作文片段,想想我们辩证吗? 放手,是一种勇气或收获,能为你破除枷锁,让你成就自我自 (广州一模) 底气是一切之源,做人只有有底气,才能立身于 …… 议论文写作指导——打造出彩的语言作文 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高三语文科组 知识与技能:积累优美语言,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出彩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 二、解读考纲:(积累修辞和化用诗句等优美语言,打造出彩的语言作文) 高考《考试说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信息语言,学会积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如:她很忧愁------------------------------------ 生1:她是一棵孤单的树,忧愁宛如层层水雾将她笼罩。(借用比喻) 生2:她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恰如春水绵绵不绝。(借用古诗词) 三、高中优秀作文课件展示:《让心灵在稻香中憩息》 我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被淅沥的雨声敲打着醒来。耳机里传出那段被重复播放了无数次的旋律,致使我混沌的脸渐渐苏醒,清晰地暴露在静谧的夜里。“谁动了我的琴弦,唤我到窗前,流水浮舟你在深夜的那一边……”萧瑟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