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king666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就什么是师德(What),师德的现状(Situation)和如何建设好师德(How)展开论述一、什么是师德(What)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二、师德的现状(Situa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群体中,也滋生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其进教室;违反课堂纪律,骂学生或罚站、轰出教室 2.歧视排斥后进生:对暂时后进生缺乏爱心、耐心,不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权,讽刺、侮辱、漫骂后进生,甚至用学生的缺陷贬损学生,使学生无地自容 3.不尊重学生家长:一些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很少进行正常的家访;部分教师对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予理睬;少数教师把自己凌架于家长之上,学生一旦犯错误,便叫家长到校,当众批评、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导致部分后进学生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学或干脆不上学 4.言行举止不文明:少数教师凡事讲条件,或是整日说些消极、贬损别人的话,挑拨同事关系,扰乱学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则更是肆无忌惮,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以上种种不良师德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建设好师德(How)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强化疏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疏”是为了正确地“导”,“导”则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方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就得不断地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向学生传授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说到底,愿不愿学习、钻研,有没有进取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3.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行为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强化管理,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形成既有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又有严格有序的校规校纪的局面,坚持人本管理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 4.教师要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集体也是微不足道、无所作为的教师,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既然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问题那么,怎样对教师进行职业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 
楼主,这是写老师的作文,是要给老师看吧,那就一定要写你自己的老师,我只能给你提供些素材,你可以摘抄一下,拼组一下语句:开头你可以这样写: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曾遇到过许许多多令我敬佩的好老师:他们有的像慈母一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也有的像严父一样,让人有些敬而远之,却也总是默默的呵护着我们成长。不过,在众多老师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XXX然后开始介绍你想写的老师,说一些他简单的实例结尾这样写: 老师,您像阳光,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老师,您像春蚕,默默无闻,无私无畏;老师,您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着我们;老师,您像园丁,辛勤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是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您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 谢谢您,敬爱的老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推荐几个好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粉笔生涯,讲台春秋,凝聚着多少教师执着的追求、深沉的爱。我们常说春天是美好的,是富有生机的;太阳是伟大、无私的;大海是广博而又壮丽的。可谁能告诉我,世界上集这三者于一身的是谁呢?在此我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她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的,在圣洁无比的教坛上,教师的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温暖着人群;教师的爱是感情的江河,浇灌着满园的桃李,滋润着莘莘学子;爱使世界延续,使人类长存!在我的理解当中,教师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母爱的升华;是知识、情感交融是奉献! 从开始呀呀学语的开始,知道成为高年级的学生为止,我们敬爱的瞿老师教了我们整整四年! 上课了,教室里是她清晰和蔼的启发语,是同学们充满自信的回答声;下课了,是她对同学带着挚爱的教诲声,是她关心体贴学生的温情话;夜深十二点了,她的窗前还亮着灯光,她还在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现状,渗透思想教育,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详细教案。 她就是这样,抱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甘落后,永远向前”的人生态度,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甘做一名好园丁;把自己生命的意义同教育事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为之不倦地学习,勇敢地创新,为之倾注热情,挥洒热血。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我的马老师。她在那儿已工作整整20年了,二十八年来,从没迟到、早退过,总是默默地发自己的光,放射出自己的热。今年暑假,我又回到母校,看望我的老师。宿舍还是我上小学时的那间宿舍,办公桌依然是那块办公桌,看到这我感到一阵心酸。可你说你习惯了,也甘愿这样,因为这样人的一生很值得。你还说,当这样的教师,十分艰辛。可是,当你在节假日里收到学生的一句句问候时,当你看到你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时,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临别时,你对我说了一句话,人的一生如果碰到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生的财富,希望你能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永不湮没的财富。 为了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同学们,让我们认真学习,考出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并时时保持一颗对老师感恩的心,对老师说一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老师》又到菊花遍山时,秋天的脚步已走进弥漫着书香的校园。在这个菊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教师节。 我伏在窗边,痴痴地望着山野,沉醉在那一簇紧挨着一簇的秋菊中。一朵朵花儿犹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装点着大地,给大自然增添了无尽的绚丽。我问花儿为什么这样鲜艳美丽?妈妈告诉我,是因为雨水的滋润!再瞧瞧墙上贴着的那一张张奖状,我想起了你——我那可亲可敬的老师。正因为有您,我才能在学习上居高临下,傲视群雄啊!我如果是那鲜艳的花儿,那你就是滋润我的那雨露。 因为有你,我知道了写字如做人,字要写得端端正正,不偏不倚。我刚升入初中不久,为了图快,就总是把字写得歪歪斜斜。从此以后,你就刻意关注我了,总罚我重新写作。年少气盛的我,当然不服气,重做的作业写得更加潦草。于是,有一天,你让我去你办公室一趟。我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一定又会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可之后的是,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你并没有对我开口大骂,或是唠叨的教育,而是在桌子上写了三个“人”字。其中两个“人”东倒西歪,另一个则是方方正正,很是好看。你温声细语地问我哪“人”最好看。我想也没想就指了指端正的那个“人”字。你赞赏地看了看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写字如做人,要端端正正,规规矩矩!”从那以后,我每写一个字都谨记你的教诲,横要平,竖要直,就如做人一样,端端正正! 因为有你,我学会了坚强和勇敢。考试的失败如同一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压得我连呼吸也变得好困难。那时在我的世界里,天空失去了蓝色,太阳也褪去了金黄的光辉,黑暗统治了一切。你在得知我的失落情绪后,第一时间找到了我,带我去散心。那时天正下着淅沥的小雨,你把我拉到操场,我感到心灵接触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喜悦,枯萎的心灵也在雨水的滋润下欢快地跳跃。不一会儿,雨渐渐停了。你让我看看雨后的天空,我顺着你所指的方向看去,一条七色的彩虹,在空中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你告诉我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看见美丽的彩虹。你的话语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我的世界,把我引向光明与希望。 可亲可爱的老师啊,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与爱护。你是灯,照亮学生夜行的路,您是火,温暖学生冰冷的心;您是伞,为学生遮风挡雨;您是星星,你是蜡烛,是太阳,更是同学们至亲至爱的人啊! 老师,谢谢您,祝你节日快乐!来自Q团的回答请望采纳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