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cs
1要写出预期目标 2开题以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或成果 3存在的具体问题 4下一步工作具体设想与安排 5指导教师意见 
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作为一种“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厅心,激发并维持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数学思考包括的内容: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从2001年进行新课改以来,到2011年版新课标的颁布,我们的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多变化,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充分地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小版本变成了大版本,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文字准确,能很好地吸引小学生阅读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教学内容看,新的数学教材内容丰富,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了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步骤,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中呈现的是:知道了什么,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即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解答正确吗,即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每册数学教材都设计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一年级下册教材开始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利用直观操作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每单元内容结束后,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建立成长小档案,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期末结束后,设置了自我评价表,围绕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所有这些,不仅利于落实“四基、四能”目标,也更利于落实“数学思考”目标。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并维持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有效地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教师是真正的执行者和落实者。首先教师必须真正把握教材明确编者意图,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数学思考”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数与代数的内容应侧重于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体会模型思想,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应侧重于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应侧重于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应侧重于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在数学课程的各个领域内容里。当然,年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低年段侧重于体验,重在积累数学思考经验;高年段重在思考的深度,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效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好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要认真创设具有新颖性、挑战性和可行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材基本上每部分内容都创设了很好的情境,教师要充分有效地使用。另外,现实的、生活的题材可以作为问题情境,数学本身的内容也可以作为问题情境。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因为课堂提问是支撑学生数学思考和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激发学生数学思考的直接动力。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有的问题重复耽误时间;有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有的问题细小琐碎;有的问题不够准确;尤其是有的问题缺乏思考性。那么教师应怎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呢?我想,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提问;在知识的对比处提问;在知识的变化处提问;在总结知识的规律处提问,提问时要注意问题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等。3、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课堂教学师生是在简单的对话中进行的,尤其是在观察、发现、概括、总结出方法、规律时,教师总是着急,不等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不让学生说或提示代替学生说,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要直接给出问题的思考思路;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要适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具体想法呈现给其他学生,让大家共同交流和探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长放手的孩子自立、自理能力强,就是让孩子亲身经历了很多。同样,课堂上教师只有放手、舍得,才会让学生去充分地经历体验、充分地进行数学思考。还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敢问、爱问、会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4、设计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练习题一般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每节课设计一道或两道更有思考性、挑战性的综合练习或拓展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思考环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度,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使学生成为会数学思考、乐于数学思考的人,真正使我们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中期报告的写法:(一)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 课题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课题中期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 课题中期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课题中期报告的写作 1、课题概述 一般第一次进度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课题中期报告的编写方法 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 课题中期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