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q99
相信大家一定还对中国与巴西之间的那场足球世界杯赛事记忆犹新,对于首次披荆斩棘进入世界杯的中国队,当面临着异常强大的巴西队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谦虚并努力地踢完整场比赛,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惊。 人类,万物生长之灵,宇宙间最高等的动物,发展到今天,已是这个星球的绝对主宰,可驾飞船上天,可乘潜艇入海,甚至要去寻找地球之外的新乐园……然而,如果我们把迈向天空的脚步略微放慢一点,回头审视我们自己,就会发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 这也就是我为何震惊的原因了。 所以更应提倡:正确认识自己。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人是用足走路的,无毛的动物”,到马克思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来定义人;从希腊古调会上刻着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叔本华的自问“我是谁? ”可见人类已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欲望。但人又是极其富于感情、脆弱、智慧的动物,从知道用树叶做成衣服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去极力美化自己的优点,以便更好地去掩饰缺点。这比起那些低等动物,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又恰恰暴露了人类的局限性: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勇于正确认识自己呢?忠言逆耳,纣王要剖比干之心,厉王要“止谤”,连一代圣君唐太宗也差点杀掉勇于劝谏的魏征。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说过:“人性中有些感情自己也很难承认……”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渴望认识自己却害怕认识自己,所以就痛苦。在这痛苦之中,有人无力自拔,成了自己的奴隶;但也有些人,在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勇于泰然面对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战,进而重新认识了自我。这其中就有妇孺皆知的一个故事,齐王在听了邹忌的“劝谏”之后,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这种善听逆言,勇于改正的胸怀是何等可贵?鲁迅先生也说过:“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法国作家卢梭,他的《忏悔录》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他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过小偷、抛弃挚友、嫁祸他人的种种丑行。读此《忏悔录》,时常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时候。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车轮又滚过了几百年,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担负着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伟大历史使命,所以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它是梦想之石,去击出理想之火;它是理想之火,去点亮创造的灯;它是创造之灯,去照亮成功的路;它是成功之路,通向四面八方而不迷途! 
人一生要读懂的东西真的很多。我们也许常常在意自己是否读懂了历史风云,读懂了科技之光,读懂了世态炎凉,或是别人的心灵与思想。然而我们常常忘了阅读一样东西,一样最重要也最难读懂的东西——我们自己。读懂自己有时很容易:你可以从镜子中读出自己的美丽与缺憾,从掌声和嘘声里读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泪水与欢笑中读出自己的欣喜与悲哀。但我们要读的不仅仅是这些,我们要了解的是真正的自我,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独一无二的自我。这真的很难。也许我们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像表现的那么勇敢坚强,也许我们其实也有着自私和贪婪,也许真正的自我会是那样的令人难以接受,但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阅读课。陶潜在污浊的官场中读懂了自己,读懂了自己的放浪与清高注定不能见容于黑暗的衙门,读懂了自己“性本爱江山”的情怀,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鲁迅从国人的麻木中读懂了自己,读懂了自己注定要担负起唤醒民族之魂的伟大使命,读懂了自己心灵深处不屈的民族气节,于是便有了弃医从文的选择,成了堪称民族脊梁的中华文学之魂。他们读懂了自己,更读懂了社会;读懂了历史,更读懂了自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也许并不是每个读懂自己的人都能功成名就,但读懂自我,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张门票。读懂自己才能读懂世界,不识乎己,何以识天下?只有读懂自己,才会真正懂得这段人生的欢喜与无奈,尝透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才会真正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走最适合自己的路。读懂自己,我们才会明白自己这颗螺丝钉的尺寸,才能在社会机器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闪光点。每个人都有喜欢或厌恶的书籍,也都有乐于阅读或倦于了解的心灵。也许我们不能让每个人都爱上阅读自己的心灵,但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去读懂它,欣赏它,寻求出内心深处真正自我的潜能与智慧。读懂自我,方能读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