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ldong
你用一张四节的篇幅,说你的故事。 说你14岁就两次跑到燕山看地形,以图复土国耻;说你弱冠之年揭竿而起,金戈铁马,气势如虎;说你五十轻骑直入五万兵马的金营,生擒叛徒,押至临安处死这一节,你说的神采飞扬。 可那毕竟是南渡前的旧时了,再下来,就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用不着你说,我也听过几次。 听说你笔势浩荡,九论九议如珠若玉似美芹,然而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当权者文恬武嬉,无动于衷。而你又偏不通情趣,不长媚骨;又是归正之人,身份不清不楚,终至于被那些弄权之辈,始之以排挤,继之以弹劾,一次次罢了你的官。 入仕五年,你三起三落。 都说你一生以气节自负,用功业自许,你把所有的雄心旋成箭尖,直瞄准淮河以北;组建飞虎队,论计鹅湖会,也为北伐不遗余力,只是你左右的足迹,只能是建康,潭州,福州,鄂州;你每到一处,无非是补缀着半壁剩水残山,而淮河以北,对你,对南宋既是天涯了。 你无所愈合,所以你无所作为,即使你风云奔走,即使你文章激斗,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还是依旧。而你万字平绒策,只换得东家种树书,一次又一次,给打发回老家,会带湖。 听说你归隐生活并不清苦,你何不求田舍,去呼酒买醉,何不相对南山,诗文风流。其实那些仕宦生活也容易打发,只要你留意在舞榭歌台,着意于酒朋诗侣,岁月优游之中,杭州,又何妨认做汴州。 可惜你那英雄之才搁不住,忠义之心放不下,刚大之气抑不平,你终于抒发于心,倾注于纸,握一管如之笔,蘸那腔似潮之血,把本风流的一代词史,涂抹的慷慨悲凉,让人从南宋一路吟来,流行成普及读物。 于是,你留住了身前生后名。只可惜不是勒石燕然,不是饮马黄河,不是痛饮黄龙府,甚至风波亭都不是,你所有的,你驻留的,无非是那些长长短短的长短句。但我依然看到一颗火一样炙热,海一样深沉的,南宋的良心! 
苏轼生在北宋,是豪放派的创始人。辛弃疾生在南宋,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因此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的《破阵子�6�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6�1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6�1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6�1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参“山东二安”条)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苏轼。大江东逝去的雄伟,挽弓如满月的英武,千里共婵娟的博爱,江海寄余生的洒脱,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细细想来,我最喜欢他的是他的人格。苏轼的一生,多灾多难,尤其在仕途上前后竟被贬了三次,王安石当政时一次,司马光主朝时一次,新党余孽上台时又一次,并且他的被贬都不是他的错,这对一个封建士大夫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是苏轼是泰然处之的,从没有亵渎自己的灵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杭州整治西湖,在徐州指挥抗洪,为灾民救济饥荒,为百姓奔走呼号,如果那个年代也有干部考核的话,苏轼大概会经常得“优”。 有人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作为知识分子的楷模,可我觉得高是够高的,但总少了一份博大和执着。高傲地拂袖而去固然是一种潇洒,为老百姓办些实事更是一种充满实干精神的伟大。 苏轼的多次被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讲真话,敢讲真话。他不幸生在了一个充斥着党争的年代,又固执地选择了一条凭良心说话办事的路。左派上台了不喜欢他,右派上台了也不喜欢他。于是他注定要一生坎坷。其实他也有茫然的时候,也有疲惫的时候。在他漂泊的岁月里,也留下了“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样悲怆的诗句,一个孤独的灵魂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颗受伤的心在流血。 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何曾低下高贵的头颅?他自有勇气承受这一切,他顽强的灵魂超越了这些生活的磨难。在萧瑟秋风里,美髯迎风而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苏轼依然竹杖芒鞋,依然擎苍牵黄!据说就因为这些感怀之作,偏执的当权者看了之后很恼火,于是更残酷的打击来了,苏轼被迫离开了惠州,被贬到更遥远更偏僻的海南岛。然而,天涯孤岛并不能囚禁苏轼的意志,他依旧微笑着生活。虽然他在离开大陆之前和亲人作了生死诀别,但是,苍天有眼,三年之后,他终于又笑着踏上了大陆。 这就是苏轼,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苏轼。他有非凡的信心和智慧,他有正直的人品和勇敢的灵魂。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逾越时空的界线,照亮遥远的未来,惠及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