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xeda
《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邹钟琳在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上造诣颇深。1932年回国后,坚持用昆虫生态学的理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他在江苏昆虫局兼任技术部主任期间,深入江苏、华北蝗区调查,对中国飞蝗分布与气候地理的关系;东亚飞蝗变型现象以及飞蝗发生状况与防治效果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因种群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型现象,其种群密度与蝗区的生态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并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了蝗害的预防方法。为当时国内消灭蝗害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国迁移蝗之变型现象及其在国内之分布区域》获得1941—1942年度高等教育学术三等奖。50年代,邹钟琳主持全国重点课题“小地老虎的研究”。他从生物学、生态学的观点,对小地老虎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最后汇集成《小地蚕论文集》出版。许多成果在生产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的还拍成科教片,在全国进行宣传。邹钟琳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掌握国内主要农业昆虫发生的一般规律,经常提出带有方向性的研究课题。60年代初,他就在教研组内提出要着重研究昆虫的种群及其数量的变动规律,及作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应用,经过20多年努力,教研组在这两项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稻纵卷叶螟和稻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已基本摸清,曾获得江苏省、农业部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实践证明邹钟琳指出的这个研究方向,是符合国内外昆虫学发展趋势的。1980年我国第一本《昆虫生态学》出版。这是邹钟琳数十年昆虫生态研究工作的结晶。为了写好这本专著,他还不断地阅读国内外最新的专著和期刊,从全国各地搜集大量的实际资料和补做一些观察实验。如为了弄清枫蚕在南京的生活史及其习性,他便在自己的卧室里养起枫蚕来。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篮子用来当笼子,把纱窗与玻璃窗之间的空隙也利用起来。开始,枫蚕怎么也不交配。他经过多方面找原因,终于发现雌虫与雄虫不交配是由于光照太强的关系,于是他把窗子遮得暗暗的,如是枫蚕交配成功。邹钟琳把这些有价值的资料都充实到了《昆虫生态学》中。因此这本专著内容丰富、生动,出版后深受同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