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你
学习经济学的课程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中,经管类的知识是很少涉及到的。也许是高中里经济学知识学得不好吧,也许是为了得到这门课的学分,但是更多的是对股票、投资、金融危机的兴趣和经济学知识的渴望,不管怎样我还是选上了这门课。快期末了,现在静下心来谈一下体会。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留了一定的时间来课堂发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经济学新闻以及一些经济学知识,单单从内容上讲,这些信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一些课本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一位同学就用一个孤岛上的事例简单明了地向我们阐述了。另一方面,课堂发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因为平常我们这样上去讲的机会是不多的。理学院的一位同学就用英语完成了他的课堂发言,既把内容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又不乏新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上课的另一部分是讲他的留洋经历,把外国的一些情况都介绍给了我们。每次讲到一个话题,老师就可以从此引出去,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地将一大堆与此有关的东西。我觉得这样非常好,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老师在这方面教给我们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进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比如说留洋,其实我自从高考以来一直觉得出国不怎么样的,所以我没去中科大,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出国是一种悲哀。现在逐渐地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我是学机械的,如果想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么样的。关于经济学,以前觉得是一门不太精确的学问,比如某个地方发生金融危机,然后有几个专家跳出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事实证明他们分析错了。于是我就想怎么连专家都会分析错呢,那我们这些学经济不是都在扯淡吗?以前一直认为经济学是很文科的一门学问,只要背一背记一记什么的。然而翻开这本书,我的认识又发生变化了,经济学是很精确的,至少应用微积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死记硬背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要靠理解。这本书的上篇讲的是微观经济学,上课讲的是比较详细的,但是课程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每节课的课堂发言,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留给我们自己看了。不过作为一门通识课,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也是很不错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微观经济学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相当繁琐的数学运算,学完这部分的内容,我了解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等等,让我对微观这两个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宏观经济学是这本书的下篇,相比与微观经济学,这部分的内容把重点放在了经济的总体上面,像通货膨胀这样的名词,以前虽然也接触过,但是学完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了。这本书只上了短短的八周,虽然作业论文考试的任务还是很艰巨,很多同学包括我很害怕闭卷考(现在已经改成开卷了),但是我还是很庆幸能够选上这门课,老师的讲课以及带来的课外信息都让我们受益良多。 
经济学系2006届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参加2006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有37人,我系2006届毕业论文的组织工作在2005年9月就已开始,发给学生的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及相关参考书目给学生。本次毕业论文题目数量与毕业生数量比为1:5,共下发了77个论文选题,要求学生每人一题,不得重复。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论文题目的内容,我系安排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本次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工作我系本着“早准备、多修改、高质量”的原则进行。为了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我系作了统一规定,要求经济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规定时间先后完成资料收集、开题、大纲、论文初稿、初稿修改和最后定稿,并要求毕业论文应包含如下要素:问题提出、内容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定稿后按科研论文的规范格式打印成册,与论文内容摘要(300字左右)一并上交。通过广大师生的努力,本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内容充实、质量较高,部分论文较具有现实意义。 现就经济学专业2006届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及评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指导学生选题和论文写作 在选题阶段,本着抓早、抓紧、抓细、抓好的原则,我院在2004年9月就向学生布置了这项工作,并组织全系教师,根据专业学习情况,地区特色及现实情况进行命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题目,由系学术指导委员会审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最后确定指导教师。到第七学期末,大多数学生已选定题目,并在教师指导下草拟了资料搜集大纲和论文的详细提纲。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由于最初所选题目超出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中才改题目,同时更换了指导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在学生选定题目从事写作过程中,教师也加强了对学生搜集资料和论文写作的指导。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既耐心又细致,不仅向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甚至将自己的资料交给学生使用。每位指导教师至少指导三遍并按要求做记录。学生也很重视资料搜集,学生的资料来源多种多样,有毕业实习时搜集的,有写作过程中到业务部门搞调查得来的,也有平时的积累等。我系参加指导的教师有16人,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2人,中级职称的教师4人,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我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还对4位中级职称的教师进行了检查,严格要求论文指导的质量,并要求指导教师按系里的规定按时完成论文指导工作。 二、组织好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 论文答辩是论文写作的继续和深入,也是毕业论文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我系2006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在今年6月10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答辩工作。 本次毕业论文答辩共分了4个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平均有7名教师,学生9—10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系特意聘请科研处处长高本权老师、潘建伟老师参加本次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以提高本次答辩的水平。 1、事前由指导教师详细审阅学生交来的论文,并写出论文评语,交给所在的答辩小组,然后答辩小组的相关评议教师仔细评议论文,提出答辩时需要提出的问题,一般提出2-3个问题; 2、答辩开始,先由学生概述其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将提出的问题交学生准备10分钟,待下一名学生答辩完之后,再回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由教师把答辩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存档; 3、答辩完后,学生退场,答辩小组进行论文成绩初评,然后各答辩小组组长再在一起开会最后确定论文成绩。这就保证了这次答辩工作和评语、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基本标准在各答辩小组评定的一致,正确评定论文成绩至关重要,不仅能正确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也能如实反映毕业生的水平。 三、毕业论文成绩分布分 数 60分以下 60—70分之间 70—80分之间 80—90分之间 90分以上 篇 数 0 4 18 11 4 比 例 0% 8% 6% 7% 8%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届论文成绩主要集中在70—80分和80—90分这个区间,占了总数的4%。其次是60—69分之间和90分以上的,都占8%,呈正态分部。从表中反映出本次优秀毕业论文数量虽然较少,但是保证了优秀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分在90分以上的的论文,立意清楚,资料详实,能够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中的问题;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能较好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得分在80—90之间的论文,观点正确,论据较充分,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能正确运用经济学理论;答辩时,能正确回答问题。得分在70—80之间的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清楚,方法应用基本正确,但是对某些问题考虑不够全面,研究不够深入;答辩时,能够基本正确地回答所提问题。 四、本次毕业论文工作的不足之处 出于就业的压力,本学期有些毕业生及早签定了就业协议,因此在实习时就到单位工作,工作任务繁多,使得这些学生未能投入全部精力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此外,在工作单位也不便于找查写作论文的资料,所以本次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与预期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 今后认真总结这次工作中的经验,搞好以后的毕业论文工作。
实践、研究、分析与管理的重要。没有范文。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经济学论文怎么写?学术堂分八步告诉你: 第一步 找变量 首先要选择研究的主题,既什么原因(X)导致了什么结果(Y)例如,财政支出(X)对经济增长(Y)的影响方法有二: 打开中国知网(CNKI),选择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5-8本中文顶级期刊,筛选出近三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然后随便挑两个感兴趣的作为X和Y 搜索近一年国内学术会议的会议手册,寻找参会论文中频率较高的词汇,选择两个感兴趣的作为X和Y 再一次搜索确认X对Y这一主题没有被研究过,进入下一步否则跳回开头 第二步 找数据 根据挑选的词汇,寻找到原始参考文献,从论文中找到数据来源若数据来源是公开数据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跳回第一步 第三步 找冲击 寻找一个对X产生影响的政策冲击此处可以完全参考已有文献寻找冲击来源 第四步 跑回归 根据政策冲击构建DID模型,跑一下回归,调整固定效应和控制变量,系数正负皆可,只要显着就行若实在不显着则返回第一步 第五步 找理论 寻找关于X和Y关系的经典理论,最好能够找到两个观点冲突的理论(简称A理论和B理论)并提出假说: ·H1:A理论是正确的 ·H2:B理论是正确的 第六步(可选) 分样本 做一点异质性分析比如对于企业样本,可以国企民企分一下,东中西部分一下,出口内销分一下…… 第七步 出结论 根据回归结果,得到结论"我们得到的经验证据支持A理论(或B理论)" 第八步 写论文 根据前七部的成果,按照引言-文献综述-假说提出-实证分析-总结评论的顺序重新组合论文架构最后再润色文字,补齐参考文献,一篇论文便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