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7

jkdlzl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文化导读论文怎么写好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lu11

已采纳
1 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探索 2008/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 中国文化的双赢把握——评欧阳友权主编的《文化产业概论》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3 一部以多元文化视角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佳作——评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 中国文化概论 河北自学考试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6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序 中国陶瓷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文化导读论文怎么写好

318 评论(12)

hzliushaoyu

浅说中国文化若说中国文化,只怕要从远古时期说起。但这一时期,一来离我们太远,二来我也不太清楚,便从封建时期说起。  许多讨论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都承认一桩事实: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我们的圣贤才智,历代著述,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即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欧柳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无论是先民传唱的诗歌、戏曲,还是村里平淡的快板、小说,皆洋溢着强烈的平民特性,以及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同对平凡的留心与尊敬,对于千秋家国的情怀,对苍生万有的期待,激荡交融,缤纷灿烂地构造了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文化品格。  然而前头还有一个“近代”。任何东西到了近代都很奇怪,文化也不例外。数不尽的冲击难以详述,单挑最惨的一回——五四运动。  之前已有“弃旧易新”的新文化运动将传统文化砍杀得飘摇欲坠,随后紧跟着爆发了五四运动,彻底树起了“白话文学”的大旗,文言最后成为一件历史文物躲进史书一隅供人瞻仰。  这两次运动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在文化上却是严重的“左倾”。白话文学固然激发了俚语俗言的活力,提升了大众文学的地位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参与力,却也设置了与文言文学不可逾越的天堑,几乎削去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力。老一辈学子影响尚轻,对于我们其误就越发明显了。以往属于孩童启蒙的“小学”教育,属于读书人必备的经学常识,都在新式教育的推动下,变得无比艰涩与隔阂,特别是近年来,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体的普遍流通,更造成了一个“畸形文化”当道、社会价值浮动的生活形态,使我们在现代化的整体架构上模糊了着力的点,漫漶了精神的面,却易于目迷五色地跌入学者所批评的“时尚文化”的辐射圈内,变得中不中,洋不洋。  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中写道:“只有文化,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此三言一语道破文化的本质作用,可谓精辟。中国文化历时五千载,到底何去何从,便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可以阐述的了。  只好双手合十,默然祈祷,了我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母语中文难以割舍的孺慕之情。
198 评论(9)

悟净1992

标题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  接下来写请,姓名,班级,学号,小组成员,辅导老师等基本信息。  再往后是“课题引入”,要写清楚课题引入的背景及课题的必要性  再往后是研究性学习的“情感体验”,写请这次研究性学习对你的影响,及其对以后学习中的帮助。  再往后是研究型学习的详细时间表,及各阶段的分工安排。  后面就是结题报告正文。  最后是总结  给你各样本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兰亭八柱美学探究  班级:  课题组成员:  组长:  指导老师:  课题选择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绵延发展四千多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有其广泛的实用价值,更给人美的享受,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阔,自然豁达。我们相信,通过对书法作品赏析,分析美学价值,将在我们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给与我们有益的帮助。  活动过程简介:  阶段(一):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阶段(二):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阶段(三):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情感体验:  结题报告  中华书法渊源流长,其美学更是包容甚广,耗尽毕生经历也不可能将其研究透彻。我们在这里只通过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赏析来窥见其豹之一斑。所以该结题报告分以下几部分。  一、 兰亭序、兰亭八柱简介  二、 兰亭序临本的书法赏析  三、 书法的特点  兰亭序、兰亭八柱简介  兰亭八柱帖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将内府所藏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钩摹的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和柳公权《兰亭诗》及《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于敏中补《戏鸿堂帖》刻柳公权  以下从略  建议,用A4纸,宋体,五号字 打印或电子稿上交
10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