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0

woodshe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如何做好企业招聘工作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740259413

已采纳
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招聘,分享自己经验给大家

如何做好企业招聘工作论文

91 评论(13)

nachen

专注企业内部机制建设!
264 评论(14)

zjwang

通过事业说明会,让候选人了解行业发展现状。通过事业说明会,让候选人充分了解行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企业文化、价值观,未来的职涯发展道路和薪酬体系等。凭借性格测评工具,增进对候选人职业倾向的了解。通过测评软件做一个专业的性格测试,从而有助于帮助企业评估候选人是否适合在本公司发展做出初步的判断,同时也会为候选人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通过多维度的能力考查,综合考量候选人。由公司中层管理和基层干部针对测试结果,综合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统筹能力等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以便更好地站在候选人的立场,综合判断其是否适合在本公司发展。结合情况调查,帮助候选人择业。从了解熟悉候选人的亲朋好友入手,邀请与其熟悉的人,特别是其配偶到公司做一个小型的市场调查。一方面,可以考察候选人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在朋友中的影响力等等;另一方面,也利于让其信任的人协助其做出择业选择的判断。抓住重点,突击考察候选人加盟的决心。由公司的中高层经理与候选人进行一对一面谈,主要针对候选人在之前的面试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提问,同时考察候选人的决心、信心及准备状态。
287 评论(10)

conservation

回答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要做的工作有确定招聘职位和人数;第二阶段:招聘实施阶段,要做的工作有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和筛选应聘资料;测试与面试;录用。招聘员工有何法律风险1、在招聘员工时用人单位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风险由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找用劳动者时就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事项的如实告知义务,如果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没有告知或不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的,就有可能构成欺诈。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第八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如果用人单位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被招聘的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可以以用人单位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构成欺诈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会面临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法律后果。2、未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健康状况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即便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也受到严格限制,《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一)项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因此,如果在招聘时不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健康状况而导致体格不健康的员工进入公司,那么用人单位事后将要付出很大的成本。3、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法律风险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以担保
14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