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dinge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腈,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 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 been”和"used to 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0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中国,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中国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文化结构和文化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文化涌入和新生文化的兴起,对于调节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尤为突出,这种现象,也闯进了本该单纯的小学校园。不少学生对快餐文化、网络文化、西方节日文化等兴趣极厚,乐也融融,但对我国传统文化却缺乏基本的常识,对我国古代志士仁人的光辉形象知之甚少,对传统节日了解十分苍白,对传统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仁爱礼让、修身正德等文化精华懵懵懂懂,根植不牢。这种冲击和现象使得社会上有些人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懂处世伦常,不懂尊老爱幼,行为上见利忘义,丧失人伦。而冲击到小学生身上,则表现为自私、冷漠、和同学相处时斤斤计较,对老师和家长的培养抚育没有感恩之心,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常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反思自身,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来自外界的冲击,还因为我们自身做得不够好,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也缺乏足够的热爱。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曾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西方著名学者曾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足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域外如此看重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国人更应自觉加以传承和弘扬。而这一项工作,应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内,体现在语文课堂上。现今,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已陷入“文本主义”的框架,缺乏人文情怀。有的是机械背诵文章诗句,少的是对这些精华句词的分析与品味;有的是大量试卷的题海战术,缺的是对经典好文的阅读与赏析。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单调的,评议课堂是苍白的,无法提升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更遑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承担对其传承的使命。语文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如果让一支没有深厚文化功底的教师队伍来组织实施,其结果不堪设想。因此,语文教师要堪此重任,除了教师必备基本素质之外,特别要提高以“文史哲”为核心的人文素养,自觉加强自身历练。我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科学、哲学、史学、艺术 、习俗等兼容并包,且有粗精优劣之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史哲知识和辨别优劣的眼光,在引领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瀚海中劈波前行时,让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弃粗取精,吸纳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精华,抛弃不适时宜的文化垃圾,使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和捍卫。此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修为,为人师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捍卫,不仅要落根于学生的心中,更要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上。师者有世范之义,教师要让学生从之,必须具备较强的传统文化修为,集传统文化精华成分于一身,思想境界要高,德行要正,术业要精,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树起标杆,让学生真真切切看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的优秀形象,进而在心底里敬佩之,行为上效仿之。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传承和捍卫传统文化,可以在文言文和古诗文教学中打开缺口。一、指导学生丰富成语和名言佳句的积累,形成传统文化积淀。成语言简意赅,使用率极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业精于勤等等。有些成语本身就是典故,趣味性和历史性都很强,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等。名言佳句内容上或明理,或持节,或修为,或自强,或治学等等,形式上对仗整齐、寓意深刻,浓缩了古人的伟大智慧,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完成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地积累成语和名言佳句,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掌握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成语和名言佳句的储备量就会不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也会随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二、让学生学会赏析人物形象,汲取人物形象中的优秀文化成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些是根据文言文改编的,其中不乏名篇佳作。里面的人物形象骨肉丰满,栩栩如生。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秉承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聪敏机智、彬彬有礼;《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以国为先、私仇置后;廉颇幡然悔悟、勇于认错;《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晏子使楚》中的晏子忠贞爱国、顾全国家利益等等。要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的眼光,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人格。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星火相传、生生不息。三、让学生过好传统节日,维护民族文化的特色。经过历代积累,我国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传统节日系统,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等等。传统节日蕴含着我国历史、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元素,具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在语文教材中,反映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传统节日为依托,指导学生创新过节形式,拓宽传统节日文化的辐射面,如对春节、中秋等节日,应拓展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内容,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对清明、重阳等节日,应拓展以不忘根本、敬老爱幼等内容,充分体现感恩图报的品质;对端午节,不仅让学生了解民族习俗的特色,更要让学生传承屈原的爱国忠贞的气节和情操。过好我国的传统节日,依浅处看,可以维护民族的特色;依深处看,可以弘扬传统、把根留住,增强文化的软实力。让学生懂得,我们不能重演邯郸学步,在轰轰烈烈的圣诞狂欢之中,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当然,传承和捍卫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不止以上三个方面,如加强语文课外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传承等也必不可少。总而言之,我们传承和捍卫传统文化,并非盲目自恋,装腔作势,也并非排斥异己,抱残守缺。而是以兼容并包的态度,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洋为中用;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才能赢得国外尊重的目光。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你可以试下(现代语言学),之后,你自己多看看多写写,这毕竟是你要写的论文,自己写肯定百利无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