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utia51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1、重新审视金融战略,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竞争的契机。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模式,积极创新,将在一些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形成竞争力。传统银行业可能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变。一些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只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而是凭借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信贷等融资领域扩张,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和渠道。客户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基础。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24亿人;我国互联网用户为65亿人2,网购人数93亿人3。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与自身战略结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户;另一方面增加客户粘合度,拉近与客户间的业务关系。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发生改变,能够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 3、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这三项技术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将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贷款对象如违约,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发布信息,提高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贷款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资金借方报价,贷方依据对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偏好选择贷款对象,双方议价成交,交易完全市场化。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依赖央行的基准利率指导,应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利率基准。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判断特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如果还能够深入研究挖掘数据,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指数”,从而完善贷款定价基础。 5、加速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事务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重大轻小,很多中小企业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的商业盲点,时代的发展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扩张,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债务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崛起分流了银行的部分存款,用户可以随时将多余的资金转移到支付宝进行支付。用户利用余额宝在短期资金进行金融投资获得收益,互联网理财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同等条件下,用户会选择收益率较高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宝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垄断存款的传统,给传统商业的债务业务带来了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结算的出现抢占了原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方面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随着支付宝的出现,支付宝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自由提现,互转不收手续费,这对银行的商业转账手续费中间业务产生了影响。拓展资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如何? 平台合法化 合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正规的平台不仅有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降低系统性风险,还能帮助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获得大量的忠实用户。在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行业法规为首要发展原则,加强风险管控,提高风险识别和化解能力,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出贡献,在实现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服务实体经济,脱虚向实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充分利用其开放性和便利性,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应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快地完成信息筛选、匹配和交易,实现透明、准确的对接。让资金流向有需要的人,从而帮助实体经济,引导资金脱离虚拟现实。 金融服务更注重用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会影响银行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