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llarry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和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我认为我认为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感受最深的是与我们童年息息相关的教育,它以悄然姿态,在岁月的见证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天,我无意中在妈妈的皮箱里发现了一张长方形的小票子,仔细一看,小票子上印着“全国定额粮票”字样。于是我问妈妈:“这是干什么的?”妈妈告诉我说:“这是粮票。几十年前,因为国家粮食供应紧张。所以每家每户都要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妈妈还说,如果想要去粮站买粮食,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哦,这下我终于明白了粮票的来历。我又问:“那么现在为什么粮票又不用了呢?”妈妈说:“因为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物资供应很丰富,生活也就好起来了。买米、买面就不用再凭粮票了。”你瞧,现在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我们还可以随时买到各种品种的大米了。再也不需要用粮票了。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遇到下雨天,就更不要说了,穿一件雨衣,再打一把伞,和雨水进行大战,但雨水还是可以渗透进你的衣服里,把小小的身体里里外外地洗刷一遍。每次回到幼儿园,头发、衣裤已经湿透,鞋子几乎是不能穿的。虽然身子又黏又冷,任衣物上流下的水汇成“小河”。在冬天,上幼儿园也是一个艰辛的回忆,因为暴露在寒风中的双手,总是会冻得通红,一个路程下来,手指早已成了根根的“红萝卜”……学校在发展,教室里,有了录音机,电视,投影仪,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走进了学校,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办公室里配备了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备课,可以做课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这在三十年前是一个神话,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电脑,这个新时代的产物,进入了校园,使用的不仅是老师。学校里有了电脑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增长自己的知识。当然除了电脑房,还有自然室、音乐室、学生阅览室等等各种多功能教室。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校园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学校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密密麻麻停满了车子,大多是一些来接孩子的家长的小汽车,场面甚为壮观。家庭环境富裕的,甚至还有私家车接送,不用担心风雨的吹袭。其实,这正是改革开放的魅力,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不断改变时下的教育条件,让下一代可以享受最灿烂的阳光!看着身边这些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事物,觉得自己成长在这样的世纪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愿用世间最华美的词句描绘这一切,但最后我用最平凡的记忆把它们装进了心里,这就是我眼中的改革开放!老师点评:文章捕捉了时代产物“粮票”、校园、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的变化镜头,写出了小作者眼中的改革开放。语句通顺流利,结构完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结尾,不愧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