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7

shiboy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800字开头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wsome

已采纳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笑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戏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柯。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的,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切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己尽,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绳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同演义》,哪个人像曹操这样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亮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皑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父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事。

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800字开头

144 评论(11)

子鱼皆乐

儒家思想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经过后人不断地传承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一种价值观,它既是家庭的关系,又是社会的政治关系。纵观中国历史,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在提出儒学的初期,他的理论并未得到诸侯的认可。即使是在其后的孟子对儒学做了继承与发展,让儒学成为具有系统理论的显学,也没有使之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被普遍地接受。因为在兵荒马乱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仁”、“礼”等字眼显得太过虚无飘渺不切实际了。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对天下施行“有为而治”,董仲舒及其改良的儒学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这些都为汉武帝对于加强集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自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认可从思想根源上抓住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并为其后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的集权统治打下了基础。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拥有了国家观念以及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的信念,这比西欧最早的民族国家早了十多个世纪。这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统一观念,当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人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这最好的证明。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颠峰时期是由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所掀起的。朱熹把天理与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已经接近哲学的高度了。朱熹所注释的《四书》更是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经典范本,树立了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来说,这些思想确实契合了一个典型的大河文明的封建农业国家的政治需求,但也走向了一个极端。《四书集注》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仅此就深深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尤其在明、清两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中国科技发展停止,政治走向衰弱,文化走向黑暗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难怪辛亥革命后,政府不遗余力地革除陋习,改变社会风俗习惯。更有甚者是新文化运动对于儒家思想的彻底批判,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很难找到关于“仁”的温暖包容,有的只是从“礼”到“理”的无视人性和人格的畸形发展。但是,在如今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儒家思想还是在不断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也还是在一个“仁”字上,以及由“仁”引出的“和”。如今的中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秉持的即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被放在了首位,这便足以体现中华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对战争与霸权主义的排斥,而这些,源自于儒学。相信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依然作为深植于中国的基因中的一种力量,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323 评论(9)

vivigogo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庄子曾说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22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