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7

shy746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医药膳学结课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lix502

已采纳
还可以啊!!要看你以前是学什么的,你可以打电话到扬大旅游烹饪学院咨询啊!!我认识人也是上的这个,考试难度还是有点的。反正录取不可能是100%的。好好考不怕的,哈哈~

中医药膳学结课论文

338 评论(8)

zhang5300936

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 心为汗。由于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治宜滋阴降火。盗汗钩玄缘起恰逢《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程结课,老 师令学生各准备综述一篇。思来想去,无处下笔,忽念平素侍诊抄方之际,遇盗汗之病人恒多,虽曰小病,却令人为之颇感苦恼,何不以此为题一试。之后试着百度了一下“盗汗”,发现有很多盗汗的病人在网上提问求助,回答是有,但分型不明,易使不懂中医的病人犯“虚虚实实”之过,非但无益, 反而增害。且求助者甚多,一个回答,浏览者达上万,一篇文章,下载者达上千。作为一位中医学子,面对如此情况,觉得有必要写篇相对明白的文章,希望写好后放到网上,会收些许裨益。文章先从专业内容着手,之后试着通俗化,易操作化,希望广大网民能够看明白,不好的话,希望前辈及已工作的中医师看到后不要拍砖。简述概念,略说诸家盗汗,《黄帝内经》曰“寝汗”, 通俗而言,是指人入睡后出汗,睡醒后汗止的情况。《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云:“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盗汗多归于阴虚,如《医学心悟·自汗盗汗》:“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数阴虚”。又《医学正传·汗证》:“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但,盗汗又非全是阴虚,如张景 岳《景岳全书·汗证》曾说: “ 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亦多阳虚也”。《丹溪心法》云:“盗汗属血虚”。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有谓:“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而又有脾胃湿热、痰热蕴肺,肝经湿热等原因。所以,如果辨证不准,很易错治。医案两则,聊表反正阴虚型盗汗案 姜春华《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祝某,男,58岁。十多年来,每夜盗汗,身体强壮,面赤唇绛,脉数,相火易动,阳常举。当归9g 熟地黄30g 生地黄15g 黄柏9g 黄芩9g 黄连5g 玄参9g 7剂。二诊:前方服一剂盗汗即止,有咳嗽痰多,前方 加黄芪9g 玄参9g 7剂。三诊:阅读流泪,面仍红,因过度疲劳,盗汗1次。当归9g 熟地黄30g 生地黄15g 白芍9g 黄芩9g 黄芪9g 黄连5g 牡蛎15g 望江南9g 黄柏9g,7剂后汗止停诊。阳虚盗汗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季左。十月十二日,夜寝喜盗汗,脉 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川桂枝四钱,生白芍 三钱,生甘草一钱,龙骨四钱,左牡蛎一两,生姜八片,红枣十二枚。1案,祝某,盗汗、面赤、唇绛,故属阴虚火旺,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后又加生黄芪、玄参以助益气养阴之功,药证相符,三诊而愈。2案,本案为虚劳盗汗,阳脉浮,阴脉弱,夜而汗出,为阳虚不能顾护阴液之故,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上述两则医案,一是阴虚盗汗,一为阳 虚盗汗,病因不同,治法不同,若1案用2法,抑或2用1方,必定无效。在这,我试着用通俗的话语说话上述两则医案的病机,以使网友有个大略的明白。1案,中医诊断为阴虚火旺,中医认为,人体为阴阳两部分组成,相互制约着,就像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美国,彼此都不敢妄为。如果一个人的阴不足,那么的话,就不能制约着阳,好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时美国的力量就显得很强大了,就会亢盛,就会耀武扬威、胡作非为,自从冷战结束,美国在全世界发动了十多次重大的军事侵略行动,这还不包括许多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或是1990年代末期在伊拉克的每日轰炸,那么,如果想让美国老实点,就必须某个国家发展到足够强 大。那么,如果想让火不那么亢盛,就要扶持阴,采用滋阴泻火的方法。2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助表调和阴阳。《内黄帝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与1案不同,主要是因为卫阳不足,阴阳 失谐。做个通俗的比喻,气阳就像锅盖,如果是完好的,那么锅里的水蒸气就会适当的出来,但如果锅盖质量不好,破了很多的窟窿,那么水蒸气就会不受控制,大量大量的出来。对于这种情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把锅盖修好。《内经·指针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所以,对于人体,卫阳虚弱,阴阳失谐,就要益气阳,调阴阳。论文粗摘 肝经郁火案《周仲瑛教授辨治盗汗经验举隅 》 周奎龙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新中医》2012 年6 月第44 卷第6 期许某,女,56 岁。近日来 夜寐盗汗,汗出湿衣,自觉烘热,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口干口苦,舌偏红、苔薄黄,脉细弦。周教授辨为盗汗,证属肝经郁火内蒸,营阴外泄。治拟清泄肝经郁火 ,和营敛阴。处方:桑叶、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玄参、瘪桃干各10g,生地黄、白薇各12g,煅牡蛎(先煎)25g,糯稻根15g,龙胆草3g。每天1 剂,水煎服。服药4 剂,盗汗即止。按:患者为肝经郁火逼液外泄,故用桑叶、牡丹皮、栀子、龙胆草清泄肝经郁火;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汗出可致阴伤,故用生地黄 、玄参滋阴柔肝,又可防栀子、龙胆草苦寒伤阴;另配煅牡蛎、瘪桃干、糯稻根固表止汗;白薇清泄郁热。 邪热内郁,表里不和案《盗汗医案三则》刘建军,孙向党(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大石桥11510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1 1 年第25 卷第6 期杨某,男,32 岁。2009 年12 月15 日初诊。盗汗半年,加重1 个月。该患5 年前患外感后遗有下利一证,时轻时重,重时大便每日4 ~6 次,里急,便质稀溏而夹杂粘液,并伴周身散发红色米粒大丘疹而瘙痒。经抗生素治疗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 近半年来又添盗汗一证,初起并未重视,然症状逐渐加重,夜寐汗出如洗,色黄染衣,需每天更换睡衣及被褥,且渐觉体力不支,易患外感。观其舌质暗红,苔黄略腻,诊其脉数略细。此乃邪热内郁,表里不和,营阴外泄。治以清里热,解表邪,和阴阳,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桂枝汤加减。药用炙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葛根20g,黄连10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15g,白术15g,防风15g,薏苡仁3 0g,肉豆蔻10g,炙甘草10g。3 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 服上方后,下利止,大便成形,日2 次。周身皮疹未见新发,但盗汗减轻不明显。药已中病,仍以上方加黄芪30g,煅龙牡各30g,以益气固表止汗。5 剂水煎服,日1 剂。三诊: 服上方后盗汗明显减轻,已无需每天更换衣被,大便正常,日1 次,皮疹已愈,体力有增,嘱按原方再进5 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病已痊愈,体力较前明显增强,很少外感。按:“有是证,用是药”。本案下利,脉数,因外感而起,乃葛根芩连汤证; 汗出色黄染衣,又现周身皮肤红色丘疹,虽未见身黄,然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理同。故本案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内郁,表里不和,日久而致阴阳失和,营卫不调 ,营阴外泄。是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清里热、解表邪。再以桂枝汤调营卫,屏风散益气固表,煅龙牡涩阴敛阳而止汗,薏苡仁、肉豆蔻健脾、利湿、涩肠和理气。 阴虚火旺案《盗汗辨治心得》 官毅光泽县中医院,福建光泽 《辽宁中医学晚学报》 第5 卷第3期 2 0 0 3 年8 月 肾主五液, 入心为汗。由于房室不节, 烦劳过度, 亡血失精, 或久病伤阴, 素体阴虚, 肾液不足, 虚火内生, 迫津外泄而现潮热盗汗, 虚烦少寐, 头昏耳鸣, 舌红少苔, 脉细等象。(医宗必读》说: “ 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 则内伤而盗汗” 。当此之时, 治宜滋阴降火, 用当归六黄汤或保阴煎(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琴、黄柏、甘草)加减治疗, 可期汗止。郑某, 男,43 岁。19 9 年5 月初诊。面色不华, 两额略红, 口渴, 每夜盗汗如洗, 心烦易怒。原有肺结核病史,今已钙化, 纳差, 舌红无苔, 脉细数, 此属阴虚火旺之盗汗, 用当归六黄汤加缎牡砺、浮小麦, 水煎服, 5 剂后汗止, 余证亦减。方中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 三黄苦寒清热, 泻火暖阴; 黄蔑固表; 缎牡蝠、浮小麦固涩敛汗。补养心脾法 出处同3心主血, 脾统血, 汗为心之液, 血汗同源。思虑劳心过度, 营血阴耗, 或脾胃素弱, 水谷精微化生营血不足, 血不养心, 神气浮越, 心液不藏而外 泄则盗汗, 并见心悸少寐, 面色不华, 气短神疲, 头目眩晕等症。(丹溪心法) 说: “ 盗汗属血虚” , 治宜补血健脾养心, 用归脾汤加减调治有显效。连某, 女, 4 5 岁。2 0 0 2 年1 0 月初诊。常失眠、心悸、气短、神疲、纳差、眼皮下垂、头昏耳鸣。近半个月来, 寝则盗汗, 床单垫被常需 烘烤, 舌淡红边有齿痕 月经量少色淡, 此属血虚盗汗。拟归脾汤加锻牡砺、五味子, 重用黄蔑,服药5 剂, 汗减半, 续服10 剂而愈。湿阻盗汗《中医药对湿阻盗汗的治疗体会》 吉运磊 张播河北省巨鹿县医院 巨鹿 《河北中医》2004年8月第26卷第8期李某, 男, 42 岁, 农民。2002- 06- 20 就诊。盗汗、自汗3 年余, 已服中药100 余剂, 迄今未瘥。头重如裹,肢体困倦, 纳呆口腻, 阴头寒。舌苔薄白腻、 质淡, 脉濡缓。证属湿阻阳虚, 用化湿运中温阳法治之。处方:炒苍术15 g,陈皮12 g,茯苓12 g,厚朴10 g,泽泻12 g,白豆蔻仁5 g,生薏苡仁24 g,制半夏12 g,补骨脂12 g ,牡蛎20 g。水煎服,日1剂。上方服毕7 剂,盗汗即大减, 醒后但头额汗出,内衣不湿;头重如裹、肢体困倦、纳呆口腻及自汗等症状亦俱减轻;惟阴头仍寒,脉、舌如上,再予原法治之, 上方加菟丝子12 g、杜仲10 g。又服完7 剂, 盗汗、自汗俱止, 诸症均解除体会: 治疗时应用化湿运中法 ,目的在于除邪祛湿, 使中焦运化功能正常, 升降适度, 脾气方可来复, 则卫气生成充足。卫气充足, 司开合的功能正常, 则盗汗( 或自汗) 自无。方中牡蛎是治本的同时, 适当用止汗药, 采取标本同治。由此可知, 盗汗不独阴虚, 脾虚湿阻亦有之。 瘀血盗汗《桃红四物汤治疗人流术后盗汗1例》《江苏中医药》2009年3期程某,女,32岁,已婚2008年4月24日诊 患者于2008年1月意外怀孕,因工作原因于2008年2月20日做人流手术术后1周出现盗汗,衣被湿透,影响睡眠,考虑乃 术后体虚引起,遂自行以黄芪、浮小麦、糯稻根煨母鸡食用1周未效。方投桃红四物汤,后遂愈。小儿脾虚卫弱盗汗《 江苏中医药》 2011年3期《健脾丸合牡蛎散加减治疗小儿盗汗20例》张雷英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健脾丸合牡蛎散加减治疗小儿盗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2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小儿盗汗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3岁主要表现为寐时汗出,以头面、颈项、背部出汗为主,汗出黏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差,口干、口臭,腹胀,大便干结,舌苔厚腻等症状,并排除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健脾敛汗,收效良好。以上列举的论文,是从知网和万方下载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显示本文的专业性,而在于说明:盗汗如果细分,情况很多。那么,网友便会反问“既然如此,那么你的这篇文章不全是废话吗?”,接下来,我试着尝试吐槽,尽量让各位读者觉得,读了此篇,略有收获。治法方药排行榜及使用说明通过上面的废话,我们了解到, 盗汗的治疗药分不同情况,我们又知道,盗汗的中医证型太多,部分专业专业人员尚且时有出错,对于广大网友就更为困难了。下面,笔者试着从不同类型临床发生率之高低、各治法方药适应症之大小、倘若不对症危害之有无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先后,如同电影里面常见的1号方案、2号方案、3号方案。计划以1号方案行动,若情况有变,就按2号方案行动,类推。那么这里的情况有变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独处藏奸”,我会在每个治法方药后面详细强调,就是说,本来你应该选择1号方案,但对照内容,发现自己有好几点情况与我所强调的一致,那么就说明情况有变,该行2号方案,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本文旨在通过些许篇幅,可以尽量把复杂的情况说的明白些,然中医药知识博大精深,且笔者学疏才浅,倘若勾选不得,亦请各位莫怪,只作抛砖引玉。Top1 益气固表兼调营卫(青中年男子多为此方)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枣4枚黄芪10g 白术10g 鹿衔草15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附片3g 浮小麦20g《金贵要略》曰:“男子平人,脉虚 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尤在泾《金贵要略心典》中说“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微细,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收,是其人必善盗汗。”这个方子,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针对的情况为,大多没有其他伴随症状,没有其他什么不舒服的,就是容易盗汗,也许会有较他人容易感冒的情况。这个方子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为主,方子药物剂量不大,药物大都平缓,不管男女老少,都可试服,可以先买三剂,每天一剂,效佳再续数剂巩固。强调:凡有大便秘结、口干口渴、舌红少苔、阵阵烘热、大便稀烂腥臭、小便色黄尿骚异常、舌苔厚腻等均不适合服用。且看Top2滋阴潜阳 (更年期妇女多为此方)生龙骨30 生牡蛎30 醋龟板30g 旱莲草20g 黄柏8g 知母8g 玄参15g 生地15g 酸枣仁20g 糯稻根20g 白薇10g 附片3g 桑叶10g 五味子10g此法主要为滋阴,佐以潜阳,基 本适合绝大多数阴虚盗汗之症。适用于平素感觉烘热,舌红瘦少苔,口渴口干,可能小便黄色较深。谈到阴虚盗汗,绝大多数医家想到的当归六黄汤,清代程国彰在《医学心悟》中说:“古方用当归六黄汤,药味过凉,不宜于阴虚之人,阴已虚而更伤其阳,岂能无损?”讲的很有道理,中医有言“小病调气血,大病调阴阳”,故凡看待病情,易从大处着手。本方益阴为主,不忘扶阳潜阳,阴虚必及阳,阴阳调和,其证必愈。此方用药不至寒凉,照顾阴阳,用药小心,可以说,凡是阴虚盗汗而不掺杂痰热、瘀血等其他问题者,必有伟效,可以先试五副,消良再资巩固。强调:如果咳嗽痰多,或者舌苔厚腻等,则不适合了。Top3 化湿畅中炒苍术10 g, 陈皮6 g, 茯苓12 g, 制半夏10 g, 杏仁10 g, 生薏苡仁24 g , 白豆蔻仁5 g, 佩兰12 g, 川贝母12 g , 桑白皮10g, 生牡蛎20 g, 泽泻9 g ,桔梗9g,黄连3g。本方化湿畅中,治疗因中焦脾胃湿浊而引起盗汗。表现为平时胃口不好,容易腹胀,突出的表现就是舌苔很厚腻。用药照顾上中下三焦,用药平和,可以五副试服,效良再续。强调:如果是哮喘、慢支、长期咳嗽这些病,并伴有痰多舌苔黄等症状,则此方就不再适合了。下面的部分则针对特定群体:Top4 化痰滋肺葶苈子6g 桃仁10g 瓜蒌皮10g 桑白皮10g 鱼腥草15g 冬瓜子20g 芦根15g 生石膏10g 竹茹15g 枇杷叶15g 川贝6g 地骨皮20g 浮小麦20g 太子参8g 麦冬8g这个方子针对只是这些哮喘、慢支、长期咳嗽这些病,并伴有痰多舌苔黄等症状的患者长期盗汗的,在临床上很多见,其他症状不显,反倒是盗汗 最令他们困惑。此谓“壮火食气”也,痰热一日不去,则肺日日受其克伐,气阴两伤,肺无力主皮毛,则盗汗不去,必“先其其所主而伏其所因”,若只是脚痛医脚,必铩羽而归。Top5 小儿盗汗小儿盗汗大多数为脾胃不好、卫阳不固为多,表现为平时胃口不好,也可能经常感冒。太子参10g 白术10g 鸡内金10g 山药10g 谷芽10 麦芽10g 茯苓9g 浮小麦20g 牡蛎20g 乌梅10g 炙甘草6g 陈皮10g此方药味不苦且气味不浓, 适合小儿服用。以调脾健食,再加固涩敛汗,一般容易收效。疾病排除:建议网友在医院检查排除一些疾病结核 糖尿病等总结:上文用些许篇幅,大致介绍了盗汗 的病因、分型等,也试着为网友指点点滴,希望有些用,因为时间较紧且笔者水平实在有限,自我也不是很满意,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另外,本来打算分型把食疗方也列入,可实在来不及了,先如此,以后抽时间写好再发出。参考文献:《黄帝内经素问》王洪图 人民卫生出版社《金贵要略》 范永升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医学心悟》 程国彰 三秦出版社《中医名家诊断医案·精选导读》 田元祥等 人民军医出版社《金贵要略心典》 尤怡 人民军医出版社7《 江苏中医药》 2011年3期《健脾丸合牡蛎散加减治疗小儿盗汗20例》张雷英《桃红四物汤治疗人流术后盗汗1例》 《江苏中医药》2009年3期《中医药对湿阻盗汗的治疗体会》 吉运磊 张播 河北省巨鹿县医院 巨鹿 《河北中医》2004年8月第26卷第8期《盗汗辨治心得》 官毅光泽县中医院, 福建光泽 《辽宁中医学晚学报》 第5 卷第3期 2 0 0 3 年8 月《盗汗医案三则》刘建军,孙向党(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大石桥11510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1 1 年第25 卷第6 期《周仲瑛教授辨治盗汗经验举隅》 周奎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新中医》 2012 年6 月第44 卷第6 期《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军事主义》金宝瑜 《批判与再造》2008年第七期
230 评论(12)

andyshow

是打算学习中医吗?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需要从头开始,开始是《中医入门》,《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学中医人必学的课程,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不知道你想学习中医的哪个方面?是偏重针灸推拿还是中医外治还是理法方药的应用,这是各有侧重的,如果想综合了解,那还需要看《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需要多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些都是需要仔细研读的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1 评论(11)

隔窗为我独奏

其实没有必要先看,到学校发了教材再看也来得及。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些医古文、中国医学史等等了解一下。到了学校就开始专业的了,第一学期应该是基础课,要学的多着呢,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等等,还要学西医的课程,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化学等等。
205 评论(9)

happyblue

盗汗偏方有;1,盗汗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2,盗汗验方用防风二两,川芎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3,再方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4,再方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5,再方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6,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7,再方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8,治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9,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10,治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185 评论(15)

zhengzhilai

回答 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基础科研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优秀的硕士生,在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以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毕业。允许研究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但一般不得超过5年。 请问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呢 提问 我想知道毕业以后都可以干些什么工作,有没有前途 回答 好的 就业前景还不错,专业还不错,实用性较强,与生活贴切 提问 可以转别的专业吗,比如临床医学 回答 是可以的 不过有绩点的要求 提问 扬大的临床医学就业率怎么样 回答 是挺好的 就业率挺高的 更多11条 
34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