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iawaX
观察法释义: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资源及评价等。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里的观察,就是观察法,主要观察小朋友的在园活动情况。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其特点是目的明确、真实自然、直接翔实。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扩展资料观察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信息化教学活动包含有师生相互作用、学生之间的协作活动、人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既有师生交互发生作用的心智活动,又有通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所显示出来的外在行为与表象。因此,这些复杂现象的变化过程,常常要通过观察来认识。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借助观察法能及时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思想、行为变化情况,能及时地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了解教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地验证假说。所以,善于运用观察法是保证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所必不可少的。
本研究采取事件取样法对100名大、中、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教师通常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消极反应;同伴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多做出中性反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