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论文怎么写初中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4

bluewind101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论文怎么写初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si8395

已采纳
一楼的太长了吧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字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当某个数大于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这个数小于0时,称为负数。0又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是自然数。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是偶数。0,它在不同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只知道“有”和“没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只表示没有呢? 记忆里老师曾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熔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而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但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今,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它还有着别的含义。 “任何数除以0即无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理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无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0在许多地方都有出现,如“201、308房间、2009年”。它们看上去相同,但意思却不同。201、2009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308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3)”与“房门号(8)”的(即表示三楼八号房),可删去。 并且0还是是极为重要的数字。0的发现被称为人类伟大的发现之一。在我国古代,0又叫做金元数字,意即极为珍贵的数字。0这个数据说是由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在1202年时,一个商人写了一本算盘之书,在东方中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西方当时以几何和逻辑为主),由于运算上的需要,便十分自然地引入了0这个数。很多文献都有记载,在中国,很早以前便有0这个数字了。 在1208年时将印度的阿拉伯数字引入本书,并在开头写了“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阿拉伯人发明的0便可以写出所有数字……”由于一些原因,在最初引入0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因为当时西方人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并且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一个数除以0),他们甚至认为是魔鬼数字,因此,在那时0被西方国家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让西方人认同,才使西方数学快速地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若想研究,想了解一切“存在”的数字,我们倒不如先揭开0这个“不存在”的数的神秘面纱,这样才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 其实,在数学的世界里,存在着无穷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探索。一个小小的0就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若是一个庞大的数学系,那我们究竟会探索出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论文怎么写初中

205 评论(15)

ligy06

语言符号自身有许多特性,主要是:1、语言的有声性。它有一些语音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为表达的符号系统。2、语言中语义和声音结合的偶然性。或者约定俗成性、任意性。3、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语言结构是生成的,而且有一定的模式。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语言传播是共时性的。不能保存和延续。而非语言传播则是历时性的,整个过程可以跨越很大的时空范围。其次,语言传播渠道是单一的和线性的。话只能一句句的说,不能两句话同时说。而非语言传播则可以是多渠道的互动与叠加。4、语言是以符号系统来执行其交际职能的。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一种语言社会集团的人们,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去标记客观事物,从而指代该事物获得意义,这是任意性的。比如能制造劳动工具的动物,汉语叫人rén(人),维吾尔语叫adem,英语叫man。所以马克思说:“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性质,全然是外在的。”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们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去标记客观事物而说的,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的任意解释。语义内容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赋予的,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如果语义内容也是任意性的,没有共同理解的基础,那么,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就成为不可能的事了,语言也就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 可是,只要我们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拿来一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质的差别。比如现代汉语叫“眼睛”,古代汉语却叫“目”;现代汉语说“下棋”,古代汉语却说“奕”,等等。可见,语言符号又具有可变性的一面。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看起来是一种矛盾现象,其实,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既呈现出相对静止状态,又显现出绝对变化状态,这是矛盾运动的普遍法则。 人们说出的具体句子是无限量的,而一种语言的句子模式却是有限的。说话人掌握一种句子模式,就可以生成无限量的具体句子,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生成性。比如刚学会说话的小孩,从他爸爸妈妈那里学到“小明吃糖”这句话,他就可以生成(创造)“妈妈煮饭”、“爸爸喝茶”等许多具体句子。尽管生成这些句子的语词不同,具体意义不同,但都是同一个句子模式。简单地说,人们说出和理解新句子,因为这些句子与过去听到过的句子相类似,它是通过类化作用生成的。语言符号的各个特点表现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内,语言符号各个要素,各个方面既互相对立,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种关系网,具有严密的系统。
302 评论(15)

amei62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和某个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由其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比如“书”这个词语,汉语中使用“书”来表达这个物体,而在英语中则使用“book”这个单词来表示。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与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认识,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 例:在现代汉语中糖就叫糖,你要买一包糖你就得说买一包糖,你要说买一包盐,,但是意思却说一包糖,售货员就听不懂你的意思,如果你跟售货员争辩,说我的盐就是糖,他就会以为你是胡言乱语,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能理解为每个人可以改变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思,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关系。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以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或者今天和明天使用的语音不同、词汇日新月异,语法更新太快,导致的结果是互相听不懂,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作为交际工具的意义。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不论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还是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例如1949年解放前后,很多称呼一下子都改变了,人人称“同志”,妻子改称爱人,老爷,太太,少爷,少奶奶这样的称呼在几年内就全部消失了。再如,以前我们学习的是英式英语colour,而现在学习的却是美式英语color进行交流,并不影响人们的交际活动。还有,英语中猫“cat”这个单词的复数在古英语中曾经写作“kine”, 而现在人们普遍把它写作“cats”。所以说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必然导致出它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因为没有绝对的任意,只有相对的自由。相对的任意必然需要一定的强制手段来维护才能得以实现相对的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词的可变性必然随着时间和空间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例如:“传媒”“的哥”“网恋”。所以说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其强制性和可变性浑然一体,起着相辅相承的作用。
23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