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yw22
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1)化学名为(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是氧氟沙星的(S)-(-)异构体,它的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毒副作用小,成为第三代氟喹诺酮抗菌药中最优秀的品种之一,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开发上市〔1,2〕 1 合成路线设计 化合物(1)的合成文献〔3〕报道按起始原料可分为两大类:方法一,由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丙二酸二乙酯缩合、部分水解脱羧、与原甲酸三乙酯缩合、(S)-(+)-2-氨基丙醇置换、环合、水解后与4-甲基哌嗪缩合精制而得〔4,5〕;方法二,以2,3,4-三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先合成关键中间体(S)-7,8-二氟-3-甲基-3,4-二氢-2H-1,4-苯骈?嗪,再与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环合、水解、上甲基哌嗪精制而得〔6~8〕方法二尽管与目前国内氧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近似,但关键中间体(S)-7,8-二氟-3-甲基-3,4-二氢-2H-1,4-苯骈?嗪的合成存在步骤长、收率低、光学纯化难度大等缺点,难以适合大量制备方法一因国内已有2,3,4,5-四氟苯甲酸及(S)-(+)-2-氨基丙醇工业品供应,成为不对称合成左旋氧氟沙星较为理想的选择,故采用方法一作为试制路线,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8步反应制得左旋氧氟沙星,总收率为2%,最终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DEPT,MS鉴定合成路线见图F1 The synthesis route of levofloxacin 2 实验部分 熔点采用北京泰科仪器有限公司的XT-4双目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未经校正元素分析用美国PE-240C型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为Nicolet 170SX型热重分析用美国PE-7系列热重分析仪核磁共振谱用Bruker AM 500 MHz核磁共振仪测定,d6-DMSO为溶剂,TMS为内标质谱用VG-ZAB-HS GC-MSZ质谱仪测定旋光度用WZZ-1自动指示旋光仪测定 1 2,3,4,5-四氟苯甲酰基乙酸乙酯(5)的合成 化合物(2)8 g(200 mol)、SOCl2 150 mL(05 mol)、DMF 4 mL依次加入到反应瓶中,搅拌加热回流5 h,常压蒸出过量的SOCl2,加甲苯40 mL再减压蒸干得化合物(3) 于另一个反应瓶中依次加入镁粉0 g(206 mol)、无水乙醇50 mL、四氯化碳5 mL,加热引发反应后,搅拌下滴加丙二酸二乙酯8 g(206 mol)和无水甲苯60 mL的混合液,30 min加完后于60℃继续反应2 h,冷至-5℃后滴加化合物(3)的甲苯80 mL溶液,1 h加完后继续在0℃搅拌反应2 h,倾入浓盐酸90 mL和冰水90 mL的混合液中,分出有机相,水相用甲苯(5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蒸出甲苯得橙黄色油状液体(4),在化合物(4)的反应瓶中加入水100 mL和对甲苯磺酸1 g(500 mmol),加热回流6 h,TLC检测原料点基本消失〔乙酸乙酯-甲醇(V∶V=4∶5)为展开剂〕,冷至室温,以二氯甲烷(50 mL×3)萃取,有机相用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得橙色液体(5)4 g,收率:0%(文献〔4〕收率:93%),化合物(5)不经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2 (S)-(-)-9,10-二氟-2,3-二氢-3-甲基-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乙酯(8)的合成 在含有化合物(5)4 g(168 mol)的反应瓶中,加入醋酐82 mL(876 mol),原甲酸三乙酯6 mL(400 mol),搅拌加热回流4 h,并在反应中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使反应完全,减压蒸干后加二氯甲烷450 mL溶解,于室温搅拌滴加(S)-(+)-2-氨基丙醇5 g(180 mol)和二氯甲烷50 mL的混合液,1 h滴完后继续搅拌反应2 h,回收二氯甲烷并减压蒸干得橙红色粘稠性油状物(7),在含化合物(7)的反应瓶中加入DMF 400 mL及无水K2CO3 4 g(336 mol),在120℃搅拌反应8 h,减压回收DMF后向反应瓶中加入冰水250 mL,搅拌析出固体,放置过夜,过滤,固体用水洗涤,以氯仿-乙醇(V∶V=3∶2)进行重结晶,烘干得化合物(8)0 g,收率:4%,mp 254~256℃(文献〔6〕mp 254~255℃) 3 (S)-(-)-9,10-二氟-2,3-二氢-3-甲基-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9)的合成 按文献〔8〕操作,收率为:87%,mp>300℃(文献〔8〕收率:88%,mp>300℃) 4 (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1)的合成 化合物(9)1 g(100 mol)、N-甲基哌嗪26 mL(230 mol)、DMSO 75 mL依次加入反应瓶中,130℃加热搅拌反应6 h,减压回收DMSO及过量的N-甲基哌嗪,残留物用95%乙醇重结晶,得淡黄色晶体(1)的半水合物3 g,收率:82%,(文献〔8〕收率:06%),mp 224~226℃,〔α〕24D=-7°(c=39,05 mol/L NaOH)〔文献〔7〕mp 225~227℃,〔α〕24D=-9°(c=385,05 mol/L NaOH)〕TG分析:化合物(1)在466~453℃失重632%,相当于含5个结晶水(理论含5个结晶水值为430%)元素分析,实测值(%):C 29,H 72,N 16,F 07;理论值(%):C 32,H 72,N 34,F IR(KBr)cm-1:3267(—COOH),3081(ArH),2974~2802(RH),3(—COOH,CO),1621(7—CO),1542~1453(Ar—CC—),6~4(C—H,C—N),8~0(C—O,C—F),9(C—N),5(—OH),802(C—H)1H-NMR(DMSO-d6)δ:22(1H,br s,—COOH),96(1H,s,5-H),56(1H,d,8-H),92(1H,d,3-H),58(1H,d,2βH),36(1H,d,2αH),26~36(4H,m,1,1′哌嗪环质子),44(4H,br s,2,2′哌嗪环质子),23(3H,s,N—CH3),45(3H,d,3-CH3)13C-NMR(DMSO-d6)δ:27(7-C),95(-COOH),38(9-C),06(5-C),03(11-C),01(10-C),72(12-C),55(13-C),55(6-C),21(8-C),01(2-C),25(哌嗪环2,2′-C),78(3-C),05(哌嗪环1,1′-C),01(N-CH3),88(3-CH3)13C-NMR(DEPT)δ:06(5-C),21(8-C),78(3-C)为CH碳原子;δ:01(2-C),25(哌嗪环2,2′-C),05(哌嗪环1,1′-C)为CH2碳原子;δ:01(N—CH3),88(3-CH3)为CH3碳原子EI MS m/z:361(M+) 3 讨论 文献〔4〕报道化合物(5)的合成以化合物(2)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丙二酸单一酯在丁基锂作用下,于-55℃低温下缩合,水解精制而得,收率为93%,但该合成方法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本文在参考文献〔9,10〕类似物合成方法基础上,由(2)经酰氯化后与乙氧基镁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用1%对甲苯磺酸部分水解脱羧制得,收率为84%由(5)制备(9)时,本实验在(5)与原甲酸三乙酯和醋酐反应时,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完全,并以无水K2CO3和DMF替代文献〔5〕中的50%NaH和DMSO,以冰醋酸和盐酸替代KOH进行水解,四步反应收率为9%(文献〔5〕收率:5%),以DMSO替代吡啶为溶剂进行缩N-甲基哌嗪反应,收率为82%(文献〔8〕收率为06%),以2,3,4,5-四氟苯甲酸计,总收率为2%,本研究对左旋氟沙星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给你个网站:学科网你可以上那去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