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清影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共生活就像打满灯光的舞台,每一个人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礼仪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东西方的礼仪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礼仪在时间上具有传承性、时代性;但是,由于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是约定俗成,可以选择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礼仪。因此,学习和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礼仪,也是十分必要的。 礼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中,“善礼”和“失礼”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善礼”会收获融洽,“失礼”就会导致不愉快,轻轻的一声问候,带来一份亲切;淡淡的一个微笑,带来一股温馨;热情地服务,带来一段快乐;及时地帮助,带来一份感动。 公共生活中,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和“润滑剂”,礼仪的基本效用就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媒介,体现社会交往的一种审美,更是社会公德的要求。礼仪是内心道德素养的展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公共生活中,往往是因为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会尝到失败的苦果。如喧哗、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等,这些虽然是小事,却能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及个人的素质形象。 那么,如何提高礼仪修养呢?在公共交往中要区分场合,注意环境,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待人处事要真诚,尊重他人。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是一种涵养。人需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受人尊重会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真诚待人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际交往中还必须做到遵时守约,把握界域。 二是言谈举止要得当。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在公共交往中,语言要简炼、完整、准确,合乎语法。并且要善于倾听,细致观察。 三是仪表服饰要得体。仪表服饰要与年龄、职业、形体想吻合,要与职业、环境相协调。 可见,培养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素质培养的问题。礼仪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礼仪的基本精神就是使他人感到舒适,是轻松自如的规范,是可以选择的美。礼仪要做到表里如一,内化成习惯。礼仪具有相对性,公共礼仪讲究秩序,合乎国情,在为公众服务时,文明礼貌不离口,会增加亲和力。但公务礼仪,要注重场景,讲究职位身份,公务礼仪中,没有性别差异。公务礼仪中,要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上级布置任务简明、直接,下级的工作态度认真、高效。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是公务员应遵守的基本内容。 礼仪又是一种文化建设。单位的文化建设,明礼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人曾经做过调查,要增强职工的忠诚度,动员职工取得出色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物质手段只能调动40%的积极性,还有60%的积极性是靠文化来调动的,这说明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是金钱买不到的。 
在人际交往中,交流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会说话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亦庄亦谐,旁证博引,引经据典,使听话人心服口服,为自己迎来柳暗花明。这种人在激励的竞争中八面玲珑,用如簧的侨社给自己赢得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家人朋友以他为荣,同事老板对他另眼相看,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不同角色会有不同之功能与态度,人在环境中应先认定自己角色,再设定当有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之进行需按团体规则进行,此规则大略包含法律、礼节、道德三方面。古人云: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家,要想广交朋友,广聚信息,想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一刻离不开礼仪。 中国古称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礼仪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只有一个字,就是“礼”,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礼”最早的起源与祭神有关。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祖先崇拜的一种祭祀仪式,具有强烈的神秘感与敬畏感。庄严的祭祀仪式使氏族部落成员深刻感受到个人意志必须服从全体意志,个人与氏族部落密不可分,个人对民族部落必须绝对忠诚与服从,从而以强大的精神威慑力与统摄感,实现对全体成员的普遍强制性。同时,祭祀仪式又融入了原初的是非善恶、长幼尊卑等社会道德价值与伦理关系,一开始就与伦理道德浑然一体,对社会生活自身具有整合规范功能。 在我认为,礼仪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视别人,别人可能就重视你。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所以,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和进取。同时,还应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欣赏和发展自己,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一个人能否对现实社会或周围环境有良好的、积极的适应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谓的几大分支,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