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p2005
长了点 你可以选一点 因为把很多园林分开来写了 在这个地方,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以优雅的情趣、超凡脱俗的美感,用无数个风花雪月的时光建造起一座座园林。他们在繁华的闹市里营造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寂静山林,平日里绘制着一卷卷水墨风光,吟唱出一首首优美诗篇。也就在那个时节,中国最优美的唱腔在这些园林中回响,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这里就是人间天堂,而这些天堂中的一座座园林就是每个人梦想中的精神家园…… 苏州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建造历史的古城,古城中的私家园林最早兴起于公元二三世纪,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在十六至十八世纪建造的园林达到五百余座,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风格。 【沧浪亭】 这道水面既是这个园林的天然屏障又让外人能够欣赏到园中的部分景色,这样的格局为沧浪亭所独有。沧浪亭始建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五代时期,是现在苏州城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 这道长廊又称为复廊。一侧临水,可欣赏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中依假山环绕,连接起了整个园林。复廊以花墙为间隔,漏窗点缀其中,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而起伏绵延,是中国园林长廊的经典之作; 园内以这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主峰高处是座造型古朴、名为沧浪亭的石亭,园林也因此而得名; 百余个漏窗散布全园、构思独特、制作精巧、式样无一雷同,是古典园林中漏窗艺术的典范; 园林中规模不大的竹林随处可见,典雅的建筑错落分布; 庭院间的石子小路弯曲穿行; 一汪绿水深潭锦鲤出没。 沧浪亭九百余年来杰出地诠释着苏州古典园林的幽静之美。遥想当年,远方好友携带着礼品兴冲冲乘船而来,登上沧浪亭与朋友对弈。时光在山石古树间流逝。在园林之中,中国的文人们品味着人生什么为进退,千古如何算输赢的境界与滋味。 【狮子林】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国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园内假山众多,各种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形状怪异。因为佛经中如来说法被比喻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子弟建造的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叠石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狮子林这样以假山为主来点缀园林,几乎是一个孤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国”之称。 深藏于假山中的这座建筑在一个侧面同时呈现出八个翘角飞檐的建筑奇观。 园内四个表达中国文人生活方式的漏窗堪称一绝。 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 和其它园林一样,狮子林深居于闹市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何又被称为“城市山林”。 相传几百年前,僧人们曾在这里打坐修禅。而在园林主人的眼中,一座座奇峰就如同名贤高士,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点燃一炷高香,在群峰环绕之中参悟着俗世间的生老病死、天堂里的转世轮回。 在苏州的茶馆中,经常能看到一种热闹的说唱表演。表演者往往是一男一女,用当地的方言讲述才子佳人的爱情、英雄好汉的传奇。 苏州评弹——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产生于四百余年前传唱至今依然生气勃勃。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现占地七十八亩,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座。 东部,呈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个别的建筑点缀在河岸树丛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脚下穿行,构建出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空间; 中部,拙政园的精华所在。占地十八亩,池水面积过半,各式建筑傍水安置,造型古朴典雅。假山四周池水环绕、山头高低错落如湖中的岛屿,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的风韵,气氛宁静而又深远,显示出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造园格局。 石舫在水面之上构筑而成的船形建筑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这个石舫叫做“香洲”。园林的主人当年曾乘风破浪、万里行游,而今退隐于园林之中,这座静止的香洲也便成为一种豪情的象征。在香洲的平台之上,安置好一把古琴,烟雾缈缈,抚一曲《高山流水》,是回忆,更是寄托和慰藉,这种旋律曾长久地在一片片精致的人造山水间回响,最终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绝唱。 小飞虹——拙政园唯一的廊桥,将一片水面隔开,营造出幽深的感觉。 见山楼,三面临水,有两个曲桥连接南北,是当年主人与朋友们吟诗作赋的场所。 大空间中还有一些被分割隐藏起来的小院落,园中有园,这是苏州造园艺术的典型手法之一。 穿过这道形如满月的圆形石门,便是拙政园的西花园,一个赏心悦目的精巧空间。这条波形水廊曲折建构、一波三折,不但起到将中西部分割开来的作用,而且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都呈现出曲折所带来的各种美感,是中国长廊建筑的杰出之作。 拙政园的建造典型地代表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普遍历史。 公元1509年,明王朝的一位高官因官场失意回归故里,以一座寺庙的旧址为基础开始兴建拙政园并邀请了当时江南最著名的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征明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情趣,用传统的笔墨勾勒出了整个园林的总体布局,在他的主持下历时十年拙政园终于建造完成,形成了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风格,强烈地表现出中国文人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审美意境。自此,“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蓝本,融入中国画的艺术再现手法”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大宗旨。 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西花园的主体建筑雅致、豪华。四面菱形玻璃蓝白相间,由内外望一窗一景。那时的园林主人便在此处欣赏中国最优美的古老戏剧——昆曲。 从明代开始,许多画家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在方寸之地创造出一个个精致的空间,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意犹未尽的审美体验。 【环秀山庄】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假山,占地半亩多。绝壁、山洞、峡谷、危崖模仿着自然的山体变化,移步换形、变化万端,整个造形如同真山一般,惟妙惟肖。山间峡谷长达十余米,山峰七米多高,山中小道六七十米。 这座体积宠大的假山,三面溪水环绕,建造于公元十八世纪,坐落于环秀山庄之中,占据了这座园林一半的面积,它典范地体现了假山的构建技艺,显示出永恒的艺术美感,堪称湖石假山的中国之最。 远离山林却向往着山林,两百余年的岁月中,不同的人家先先后后地成为了这座园林的主人。平常的日子里他们都会在山石间徘徊,品味园林构建的艺术美感,都会和好友在洞室中畅饮,谈论古往今来的佳话,此情此景就是中国古代文人们享受生命的一个经典时刻。 【留园】 留园,占地三十亩,是最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现在的风貌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国清朝时期的园林风格。 走入其中,在经过了一段弯曲迂回的通道之后,园中的景色才次第展开: 中部地带以水池为中心; 西侧假山高耸、树木高大,山势一直蜿蜒至北部,上筑可以俯瞰全园的闻木樨香轩; 南侧是主体建筑明瑟楼,明瓦合窗、古色古香、翘角飞檐、古朴典雅; 东侧主体建筑——曲溪楼,轻盈挺秀,两侧树木茂盛,中间还有人工堆成的小岛,号称“小蓬莱”,将水面分割成大小两湖。方寸之间景观高低错落、参差不齐,形成变化多端的视觉空间; 在假山脚下,两侧堆砌的山石夹着徐徐流入的湖水如同高山峡谷(相传是当时一位著名画家亲自堆叠而成的); 各式漏窗光影迷离; 全园的长廊达七百余米,沿墙曲折蜿蜒、高低起伏,和墙之间留出一点点弯曲的空间,栽种些植物、放置点湖石便形成了一个个园林的微型景观,气息生动、充满趣味,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长廊建造的典型手法; 五峰仙馆——留园最大的厅堂。左右两厢建筑各异,形成了一个四合院落; 冠云峰高达六点五米,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高大的单体太湖石,旁边配以两座湖石。三座石峰充满了自然造化的奇特美感,形成一处绝佳的景观; 这是明瑟楼的顶层,园林的主人曾在此作画。宣纸、笔墨、清风、美景,这是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的美妙时刻。 【耦园】 耦园,三面临水,园中景色尽藏于高墙之中。 园内这座黄石假山是苏州园林中的又一个杰作。它四面环水、体积恰当、高低自然错落,和周围的建筑和谐相处,成为一个优美的景区。 吾爱亭——一个温馨的名称,临水而建,和曲线优美的长廊相连,秀丽动人。山水间一座水阁,四角高翘、典雅方正。静坐于内,满眼湖光山色。 一百三十多年前,一对夫妻曾在这里隐居,她们躲避着高墙之外的世俗社会,日常劳作于花园之间,享受着平静生活所带来的淡然与安逸。因为思念家乡,女主人便在园林靠近河道的角落中建成高楼一座,这就是听橹楼。它与旁边男主人的书房魁星阁两两相对、内部相通。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这几乎是唯一一处显示出男女平等意味的建筑。每当园外的橹声传来,园内的女主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人可以不在家乡生活,但对家乡的记忆思念则会伴随一生。 【退思园】 苏州附近的同里镇是江南水乡风情的典范代表,在这里有一座始建于十九世纪的古典园林——退思园。以水为中心,各式建筑贴近水面,好像整个园子浮于水上。 闹红一舸——一个石舫建筑,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紧贴水面,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寄情于船是一种水乡文化的特征)。 …… 几盘干果、一杯清茶,在望景楼的窗前,或与朋友或和家人品茗聊天,这应该是园林人家日常生活的一个情景。就在闹红一舸的船头,当年美丽的江南女子曾吹动长萧,一旁的青年男子以笛声合奏。优雅精致的生存智慧、温文内敛的精神气质,这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留给世界的另一份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创造了诗一般的梦幻境界,是中国文人始终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归宿。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角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古镇周庄和苏州乐园、太湖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苏州现建有戏曲、民俗、碑刻、丝绸、苏绣、钱币、园林、佛教等10个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热点。另有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图案精美。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西园寺:位于苏州金门外下塘街,留园西侧不远处,西园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该寺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本名归源寺,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建筑。其中罗汉堂特点突出,堂中央有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1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在它不远处,还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四面有四个不同面相的脸,据说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堂内还塑有大肚弥勒像,寒山、拾得像,关公、韦驮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疯僧”、“济公”两像,其传神与妙趣横生令人惊叹不已,堪称杰作。西花园的放生池同样引人入胜,池内有很多鱼和鳖,大都是佛教徒所放生。其中五色鲤鱼可与杭州玉泉媲美。池中还有一只三百多岁的大鼋,只有在炎热天气才出水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