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6

hhmzw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土地利用的论文摘要写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stHanz

已采纳
王联军 余振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摘要 本文采用环境指数评价法,构建出武汉市基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并据此对武汉市进行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区划,最后对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提出方向性建议。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质环境敏感性 武汉市基于土地利用的武汉市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的研究是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武汉市地质环境现状对武汉市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为武汉市土地利用的规划布局提供指导性建议,避免规划出现重大失误而诱发重大地质环境问题。本次采用环境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根据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特点,结合实际占有资料情况,构建出武汉市基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并据此对武汉市进行基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区划,最后对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提出方向性建议。1 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在规划中的作用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就是地质环境系统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布局的适宜性。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是以地质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质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最终确定地质环境系统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首先,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是在充分研究以往土地利用情况对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由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工作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置性基础研究工作,所以研究结果能够直接利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从而直接参与了规划的制定过程,在规划的制定阶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规划方案中一些可能的重大失误,也可以减少规划环评工作对规划方案大规模修订的可能性,为规划的制定实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最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也给规划方案出台后的规划环评提供了基础依据。2 评价因子及参数的选择确定评价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因子的依据是:①所选择的评价要素及评价因子应能满足预定的目的和要求;②已开展的地质调查和评价所确定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诱因;③尽可能选择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因子;④评价单位可能提供的监测和测试条件。根据上述条件的要求,最后筛选出武汉市土地利用对地质环境系统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影响因子为:地下水、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性状。地下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还是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系统,而且地下水—经污染,极难恢复,其后果的严重性难于估量,因此,将地下水污染风险作为重要评价参数之一。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质灾害主要是岩溶塌陷。武汉市分布有大面积的潜伏碳酸盐岩,并且已经有过8次岩溶塌陷的历史记载,因此,今后发生岩溶塌陷的风险也还是相当高的。岩溶塌陷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是易见的,如果建设用地安排不当,塌陷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并形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岩溶塌陷风险也是必须重点考虑的评价参数之一。武汉市岩土体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另外,武汉市地势低平,易受洪涝灾害威胁,因此,岩土体的工程地质脆弱性也是又一个必须重点考虑的评价参数之一。矿产资源是地质环境系统中重要因素之一,但因为:①缺乏详实资料;②武汉市的矿产并不丰富,矿产资源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可以忽略。因此,本次评价未将其纳入评价体系当中。3 各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即各分项指标相对于土地利用地质环境系统影响敏感性综合指数的重要性)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方法如下:本次权重层次结构模型最顶层相邻的上、下两层分别为A、B,其中A层次为目标层,代表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B层次为主因素层,有3个元素Bi(i=1,2,3),分别为:土地利用影响下工程地质脆弱性指数、土地利用影响下地质灾害风险度和土地利用影响下地下水资源污染风险度。以A为目标的有3个元素的判断矩阵为: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式中元素bij表示对于评价目标A而言,要素Bi对于Bj的相对重要性。即: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Wi是针对评价对象给出的每个因素Bi相对应于A的分值,由聘请的专家打分得到,一般采用1~9级标度判断尺度(表1)。如果相对重要度取值为偶数,则表示两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介于两个奇数取值之间。表1 1—9级标度判断尺度表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bij=1/bji。A中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得到向量M=[m1,m2,…,mn]T,其中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对M作归一化处理,求相对权重向量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式中: ,为评价因素bi在总评定因素中所起作用大小和所占地位轻重的量度,称为权重。一般规定: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引入衡量判断矩阵完全一致性指标CI,矩阵A的特征值的近似公式为: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lmax=max(li),(i=1,2,…,n)。完全一致性检验指数CI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一般认为CI≤10,判断矩阵A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经计算,最后得出三个参数的权重系数如表2所示。表2 各参数在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构成中的权重4 各因子评价参数的等标化1 地下水资源污染风险度的等标化一般认为,地下水天然资源补给模数大的区域,其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地下水资源污染风险度以武汉市地下水天然资源补给模数K[单位:104m3/(a·km2)]为基础,计算方法为:H=K/2,其中,H为地下水资源污染风险度;K为地下水天然资源补给模数;2则为等标化常数。等标化常数值的设定依据为武汉市地下水天然资源补给模数值的大小分布情况,设定等标化常数值的目的在于将地下水资源污染风险度的参数值归一化到0~10之间,参数值出现大于10的情况也按10计算。2 工程地质脆弱性指数的等标化工程地质脆弱性指数以工程地质承载力为基础,并以汛期是否被淹没作为补充。其计算方法为:E=1/2M,其中E为工程地质脆弱性指数;M为工程地质承载力(单位:MPa);2则为根据武汉市工程地质承载力实际数据分布情况确定的等标化常数。汛期淹没区域则直接赋值为10。3 地质灾害风险度的等标化地质灾害风险度由于缺乏相关定量化数据,因而以定性判断为基础,并根据经验对其进行赋值(表3)。表3 地质灾害风险度赋值情况及依据5 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度评价分区各参数通过加权平均来转成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如式(8)所示: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2辑式中:I——基于土地利用的武汉市地质环境综合指数;Fi——第i个参数的值;Wi——第i个参数的权重系数;n——为参数的个数。式中Wi为第i个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程度;Fi为第i个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程度。其中,Wi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Fi则根据各因素的严重程度,以判断为基础,按10分制予以赋值。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和分值之后,即可计算得出基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值,根据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值的离散分布情况,可以划分出武汉市基于土地利用的地质环境敏感度的4级综合分区(表4)。表4 土地利用地质环境系敏感度综合分区标准6 各分区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议1 地质环境重度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议地质环境重度敏感区是区内的岩溶塌陷高风险区,作为建设用地需要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地基处理工作,安排为农业用地、生态建设用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这些土地利用成本要低一些。2 地质环境中度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议地质环境中度敏感区是区内的岩溶塌陷较高风险区,在作为建设用地时,应充分做好地质勘查、进行严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重要设施的建设用地特别要注意处理好软弱地基和岩溶塌陷问题,应尽可能安排为一般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建设用地、园地、林地、牧草地。3 地质环境轻微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议地质环境轻微敏感区总体上来说可以满足一般用地类型的需求,但对于区内不同性质的亚区,存在相应的一些限制,分述如下。1 地下水污染高风险亚区本亚区的主要特征是: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值≥10,即本亚区是武汉市地下水资源最重要的补给区。所以,本亚区内的,安排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工矿仓储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时,应严格按环境要求,三废尽可能达到零排放;作为生态建设用地、生态农业用地最好;若安排其他用地类型,应充分论证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2 软弱地基亚区本亚区特征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或较差,修建建筑物时应作基础处理。因此,建议本亚区以低层建筑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建设用地为主;用作高层建筑用地时,应充分考虑基础处理成本。3 隐伏碳酸盐岩分布亚区本亚区特点为:地下分布有隐伏碳酸盐岩,存在一定的岩溶塌陷风险。因此,在本亚区安排重要建筑时,应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4 地质环境非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布局建议地质环境非敏感区是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最好的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不存在岩溶陷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极低,从地质环境条件上来讲,在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任何类型的用地。参考文献[1]潘懋,李铁峰环境地质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3]叶文虎,栾胜基环境质量评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5]徐菲菲,刘沛林等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的层次分析法与熵技术评价地理研究,2004,23(3)

土地利用的论文摘要写什么

291 评论(9)

lxdytu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187 评论(13)

懒懒的1126

Need a translator of content: the cultivated land is a scarce resource, in a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ach division of zhanjiang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situation analyzed,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to evaluate potential arable land, so as to obtain the best intensive use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 USES ahp thoughts,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Use objective method of entropy method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hair sure weight of each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value evaluation index, the reasonable value will be combined with weigh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each partition, and find the best potential arable land intensive use best potential influence ?
13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