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fangbi
看看这篇吧,这几年才出现的---《论权者谋》。这是在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实践中遭遇全面失败之后产生的。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民推崇西方管理理论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管理学界也在极力推崇西方管理理论,连中国的大学在教授学生管理学时也在积极向西方管理理论靠拢,管理学课本上基本上都是西方的内容。虽然西方管理理论有其先进之处,但由于其先天就缺乏中国人性因素,所以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通过西方管理理论获得成功。《论权者谋》也是在这样的反思下形成的,该文虽然只有三千余字,但却能结合中国的人性特点并充分吸取中国儒家、道家、法家和杂家等诸多的优秀管理思想,形成了较为符合中国实践特点的系统管理学,也代表了中国管理学的回归。 
中外礼仪文化探究 论文 我国有着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治理国家、发展农桑、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等文化典籍,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的思想。作为中国的一个管理者、中国的校长,确实要做到数典不能忘祖。既要从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汲取营养,也要从东方的文化中寻根溯源。中国的文化典籍中,如《孙子兵法》被世界誉之为最深刻、永远新鲜的管理经典。中国的历史上,如秦始皇、诸葛亮等都可称之为管理的典范。下面简要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列举一、二。 求治防乱的思想 管子指出:“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理得当则“治”,管理不善则“乱”。“乱”的后果如何呢?《吕氏春秋》指出:“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尚书》也指出:“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如何求治防乱呢?老子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另外,“治”必须统一思想。墨子提出“尚同”,如果是“一人一义,二人二义,十人则十义”的话,国家非乱不可。《吕氏春秋》也指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管子说:“政不二门”。 治理的统一思想是什么呢?孔子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司马光也说:“治国莫先于公”。公是一个标准,德是另一个标准。司马迁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诸葛亮讲:“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所以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历来有着“为公”、“德治”的优良传统。 求治防乱的措施中,第一是明君,宋代的程颢、程颐说:“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第二是举贤,第三是赏罚分明。宋代的陆九渊说:“任贤,使能,赏功,罚罪——医国四君子荡。”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这也是避免管理中因人设事之大忌。 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通鉴指出:“得其人则百废兴,不得其人则百弊兴。”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为民请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唐太宗很明确地指出,民如同于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管子说:“争天下必先争人”。人、财、物三个管理资源中,中国历来把人放在了首位。 名正言顺的思想 中国在《周礼》一书中,早就论述了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确立了官职名称、职责范围、相应的权力、上下隶属关系。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越位谋政是制造混乱。《尚书》中说:“处其位不履其事,则乱也。”意思是在其位,而不干事,是失职,也是制造混乱。孔子提出“名正言顺”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职责相符、职权相配的观点。孔子提出要“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越权指挥是不顺的,如参谋人员去代替指挥员下命令是不行的。 治众如治寡的思想 《孙子兵法》是一部不朽的兵书,也是多处闪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的名典。孙子把军队划分为“军、旅、卒、伍”,实际上就是划分出管理的层次,同时确定了管理的幅度。《孙子兵法》中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这里的“分数”,就是划分为可以指挥管理的人数;“形也。”这里的“分数”,就是划分为可以指挥管理的人数;“形名”,就是指通讯、指挥的工具,如旌旗的信号、战鼓的声音等。 审时度势的思想 审时度势是决策的依据,成都武侯祠的名联就指出这个道理:“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治蜀的决策是宽、是严,如果不审时度势的话,可能都要失误的。如何做到审时度势?《孙子兵法》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孙子兵法》中指出:“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中第一条“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就是一个对形势、环境的系统分析的问题;第三条就是指目标一致的问题;第五条就是指授权后不再乱加干预的问题;善于利用形势,也是管理的成败之条件。《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祸起萧墙的思想 管理的大忌就是出现内耗,管理不怕环境恶劣而担心是祸起萧墙。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国语》中说:“能内睦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管子说:“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而贼暴,则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之所从生也。”孔子说:“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管理系统,大至国家,小至学校,只要内部上下不一,争权夺利,民心不服,大动干戈,即必然导致分崩离析,不仅是管理混乱的问题了,而是系统本身的毁灭解体的问题了。 以上从六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中外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校长,既不能全学全用也不可能只用其中之一,应当做到融会贯通,根据学校管理的实际,悟出管理的真谛,化为自己的管理思想。
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