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huimeng
预测: 大赛各年级组作文题低年级组——《猫狗大战》这个经典题材,多次被搬上荧屏,还有同题动画片哦!小中组——《飞越三八线》校园故事多,你和同桌有过“大战”吗?小高组——《围观者的自述》鲁迅先生写过麻木不仁的围观者,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初中组——《家庭保卫战》家庭也会爆发战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1、一个山高水长的世界,一个鸟雨花香的天堂。这里没有硝烟弥漫,只有蓝天白云;没有枪炮的轰隆,只有自然的呼唤。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里,汇合成最令人心动的两个字---和平。然而,没有永久的宁静,在一个隐蔽的草丛后面,几个男孩正举起弹弓瞄准鸟儿,瞄准这里的和平。人就是这样不安分,总喜欢在平静的时刻无端造出一些不平静来。于是,鸟儿高飞,花儿低垂,小溪停止了流淌,天空也就此黯淡了下来。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这里也有一大批为了和平而涌现出来的人物,比如史怀哲。这是一个奇特而伟大的人。他心地纯粹,为他人无私奉献,对和平有着永恒的爱恋。“敬畏生命”是他毕生的理念。他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但他愿意举起自己道德的“弹弓”,把自己的信念射向和平,为和平贡献出毕生的心血。就这一点,又有谁能做得更好呢?作为一个伦理学家,作为一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幸存者,他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在于他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艰难,体验了太多人生的痛苦、颠沛、苦役、冷酷,目睹了各色人类间的杀戮、折磨和压迫。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受到苦难环境中烛火般细微脆弱的人间温情。由此唤醒他心灵深处对战争与和平,掠夺与谦守,贪婪与节制,文明与野蛮,征服与敬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反思。他高高地举起了思想的“弹弓”。瞄准战争狂热和技术崇拜,射出自己仇恨的火焰。那是一个火红的,燃烧着的“弹弓”,他想,他要把战争,把和平的破坏者们彻底贯穿。可是他又举起了另外一个“弹弓”,一个蓝色深邃的“弹弓”,那里装满了希望,装满了对和平的炽爱,他把它朝向和平。尽管这光芒是如此弱小,但也足以震撼人心。那是两种瞄准和平的“弹弓”啊,两种完全相反的“弹弓”。一种射出的是子弹,一种射出的是爱。史怀哲手中的,正是后者。总会有一个神秘的命令来自他的内心深处,“过去,我面对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鸟,绝不能伤害他;现在,我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我至少也要凭自己微薄的能力去改变,动员他们。”或许这就是史怀哲的一生,一生都在选择,选择手中的“弹弓”,选择和平,选择对生命的敬畏。可是多少年来却不为人知。人总是喜欢排斥异类的,正因为瞄准和平的“弹弓”不同,使史怀哲多少次孤身奋战在维护和平的战线上。为此,我诚心地许愿,为我们的未来许愿,为和平的未来许愿。愿“天堂”能长存于人世,不要让和平从我们的指缝间,一去无踪。
(实践是创造之源)《战争与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书中战争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托尔斯泰的亲自考察。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得很抽象、不具体,他决定亲自去战场考察一番。到了鲍罗京诺,他仔细巡视了这个历史战场的一切遗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记在心里,还特地画了一幅图,标上一条地平线和树林,标明各个村庄、河道的名称,及当年 会战时太阳移动的方向等。回到家里,又把自己观察到的印象同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材料联系起来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边,重新写这段文字,这个会战场面, 写得不仅生动,且色调明朗、壮观。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司马迁也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在动笔之前,司马迁游历过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寻访先人的遗迹。他曾经访问过夏禹的遗迹,眺望过范蠡泛舟的五湖,访求过韩信的故事,访问过刘邦、萧何的故乡,考察了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为撰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时珍和曼陀罗(认识要靠实践来检验)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誉为“医圣”。他是明末清初重实践、重考查、重验证的实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编写了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他为了探明究竟,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时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李时珍和曼陀罗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他经常身体力行地验证一些传说,改变了很多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以讹传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