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4

超级跨人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逆境出人才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xiaohai

已采纳
逆境出人才 1、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宝剑,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才练就了锐利的刀锋;梅花,是在经历严寒的冬季,经历无数磨难才有了阵阵扑鼻香。可见逆境给予人机会,成为人才。逆境出人才。 贺拉斯说:“逆境使天才脱颖而出。” 伟大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好学。他两岁的时候就是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无靠,惟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也改嫁,自己也改姓。但对于这一切的艰难,他并没有放弃,流着泪下决心刻苦读书,以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以粥为食,在一个庙中苦读了3年。后告别母亲远出求学,又在异乡接着过起了食粥苦读的日子,整整5年,睡觉时都没有解开衣服。艰苦的环境没有打倒他,最终他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向天下呼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 还有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在黑暗的逆境之中,海伦凯勒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生活。并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孟老夫子曾说:“天将降大人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逆境锻造了无尽人才。为历史带来阵阵芳香。 2、逆境是指困难多,不顺利,甚至很恶劣不幸的境遇。它可能使人忧虑,痛苦不堪,但也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 “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却埋没人才。”这句话正说明了这个深刻道理。 晋朝的孙康,小时候很爱读书,家境贫穷买不起灯油,于是在冬天的晚上,冒着严寒,借积雪反光来读书;晋朝的车胤,夏天用白绢做的口袋装萤火虫,靠萤火虫的光读书。不幸的人总比幸福的人经得起磨炼,所以,贫苦的人比富有的人更珍惜时间。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周易》是周文芦在坐牢时写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著有《国语》;孙膑被削了膝骨愤而作《兵书》;司马迁遭宫刑后写了《史记》。由此可见磨难是最宝贵的财富。贝多芬说: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炼人的德性。失败,对弱者是一种打击,对强者却是一种激励。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的清贫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下意识走了进去,期望能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也没有。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有几首新歌,于是突发奇想,谱下了《摇篮曲》,老板出于怜悯和赞赏,端上了土豆烧牛肉。谁能想到这首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多少人才在逆境中成才,这些名人的例子无一不说明这一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逆境中成长、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 逆境是块磨刀石,它能磨砺出奋发向上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逆境是所学校,人能在这里学到丰富的人生知识。

逆境出人才议论文

186 评论(13)

天天劳心

逆境出人才 高一(1)班 吴妙芸 平静的湖南,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天空不大晴朗,脚下总有泥泞,曲折的山路,难免会拌脚石,但是,请勿忘记,拌脚石也许正是激励你爬上巅峰的指挥棒。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此,我坚信:逆境出人才。 当其他孩子在父母呵护下快乐成才,当其他孩子捧着书本在教室放声朗读。他在干什么?他——赖东进,当时正在街道一角双腿跪着乞讨,或挨家挨户敲门乞讨剩饭,或帮母亲洗衣服,或牵着瞎子爸爸在路边拉二胡……命运总爱考验那些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还要照顾一家十几口人,试问,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赖东进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他不因自己命不好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因为他知道,虽然他的一半命运在上帝手里,但他还拥有另一半命运,他就是要运用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他不怕吃有蚂蚁的剩菜,他不怕给别人用石头砸,他不怕给狗追,他只把手中拥有的课本背得滚瓜烂熟,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当身处逆境时,他就是凭借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凭借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而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企业家,成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是逆境成就了他! “自古雄才多磨难”,正是这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这人生逆境造就了天才。苏东坡带着一个流犯的身份走进黄州,那可是官场的污水将他泼洒而来的。他满心侥幸而又绝望着看着眼前荒凉的黄州,四周寂静,惟独山水流过,鸟儿鸣唱,那便是官场献给他最“美”的赞礼了。面对这样的逆境,苏东坡痛苦过,徘徊过,他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赤壁旁,他对人生有了新的体会,他也许是想到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蔡,受尽欺凌,终成《春秋》;屈原放逐写了《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在那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心灵的孤独,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前后《赤壁赋》等文学巨篇。 需要强调的是,逆境出人才,但并非只有逆境才出人才。逆境也好顺境也罢,能否成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只不过逆境更易磨炼人的意志。逆境可以把弱者的精神摧毁,可以把弱者的脊梁压弯,让弱者的头颅低下,但同时,逆境又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灵魂的再生地。朋友,当遭遇曲折时,请不要流泪;悲伤,弥补不了曲折的遗憾。坚强的人会迎难而上,从而获得加倍的报偿,因为逆境中,更易出人才。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对事例透彻的解析,论据很好地证明了论点,结尾处的辨证分析深化了题意。 逆境,强者的成才之路 高一(1)班 朱海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别林斯基说过:“逆境是最好的大学。”的确,每一个强者,都必须通过这所“大学”的进修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在我看来,逆境成就强者,逆境造就人才。 纵观古今中外,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太多太多。 球王贝利在喜得贵子时有记者祝贺说:“你的儿子长得多壮实,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回答:“狮子要是不饿的话,是不会去捕猎的。我儿子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球星,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是很贫穷的。”正是少时贫困潦倒的家境,才造就了球王贝利。他追逐梦想,努力奋斗,为获取成功在逆境中艰难前行,最终取得成功,而他的儿子,先天有父亲所留的巨资家产,在温室顺境中快乐地成长,想像其父一样成就事业的确够难。所以逆境是强者的成才之路。 逆境中,许多磨难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有弱者也许会因磨难过大、压力过重而无法继续前行,败在成才的路上。而经受住这些磨难的强者却因此而变得更强。他们征服着每一个困难,在自己的成才之路上披荆斩棘。 范仲淹自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馈赠,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不是逆境成就人才的有力证明吗? 顺境与逆境或许都能成就人才,但逆境中更能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更能磨炼人生的意志,更能造就强者。 点评:文章从逆境能造就强者这一角度立论,进而分析了逆境在一个人成才历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例证翔实,解析到位。 逆境与成才 高一(2)班 陈炜彤 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奋起,凤凰只有在浴火中才能涅磐,海燕只有在暴风雨中才能搏击。不见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紧张激烈的革命风暴怎么能锻炼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没有逆境,成才只不过是懦夫的奢望。 逆境,就是不顺的境遇。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人诟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字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父亲的遗愿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想起了文王、屈原、孙子、韩愈。“《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于是,他的思想升华了,他发奋著书,终于完成了这唱响千古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因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奋,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假如当时司马迁没有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他能写出这千古流传的《史记》,还会刻画出荆轲、毛遂这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么? 苏格拉底说过,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生的最高学府。逆境是一所大学,许多名人伟人都是在这所大学里磨练成才,而后取得辉煌成就的。譬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时的从容,罗斯福在挫折面前的淡定,贝多芬在厄运中的抗争……我们被无数身处逆境却执着无畏的人们深深打动。是逆境,给了他们一颗勇敢的心;是逆境,给了他们超越自我的力量;是逆境,终使他们名垂千古。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霍金如果没有遭受疾病,他的思绪就不能畅游宇宙,就不会广被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贝多芬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命运》就不会震撼一代又一代人;海轮�6�1凯勒若不是熬过那一段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就不能用一颗不屈的心,用爱去拥抱世界;苏轼没有“黄州惠州儋州”,又怎么能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不羁。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只有处于逆境之中,抱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才能成才,才能在世界的海洋上激出属于自己的浪花。 点评:作者运用逻辑中的假言推理对论据进行合理分析,有力论证了论点。举例时既有点的剖解,又有面的拓展,值得借鉴。 逆境与成才 高一(2)班 袁舒婷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言极是。在埋伏着荆棘浸润着泪水的人生路上,常常有人能超越艰难,成就一个天才的自己。人生往往免不了身处逆境,但逆境会创造出人才。 大文豪高尔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幼年的高尔基身处混乱的家庭环境中。他不仅要用他瘦小的身躯为家里做工,还时不时会受到长辈的责打,他能感受的唯一温暖就是来自他祖母的呵护。生活的困苦能把利石磨圆,却没有磨灭高尔基的心志。他在皮鞭下偷着学习写作,并在后来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创作了《童年》,《在人间》等作品,成为文坛上闪亮的明星!人们惊叹于高尔基没有被残酷的生活压倒,高尔基却淡然地说:“生活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与之相比,那些终日悲叹于生活不公,只会怨天尤人的人们会发现,在逆境中拥有一个坚定的志向是多么重要!悲观的人,先被逆境打败,再被自己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再战胜逆境。可见,逆境中成才,首先就要立志。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的,所谓险远,就是不平坦的,充满曲折和阻碍的地方,没有志向的人是到达不了的。也就是说,要战胜逆境,首先要有能克服困难的志向和决心。若没有一个坚定的志向作为生活的信念,想必也是很难战胜逆境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者、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者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谱就唱响至今的九大交响曲。当我们细心聆听他的乐章时,不难感悟到那蕴含在音符间的激情,也不难领悟到他那句“音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中对理想的崇拜与坚定信念。 逆境中成才的第二要素是坚持。闻名古今的居里夫人高中时,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后来,家境又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长期做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越来越差,但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后来,她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虽然因为过度接触放射物质而患了白血病,但居里夫人在死前丝毫不埋怨自己的选择,她欣慰于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她的事迹正好诠释了巴尔扎克的话:“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贺拉斯曾说“苦难是才华,好运是天资”,这句话很好地对比出逆境较于顺境更易出人才,但贺拉斯没有说逆境出人才,关键在于人本身的立志和坚持!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荆棘过后,就是遍地鲜花!逆境中,有坚定的志向,不懈努力,逆境将成为你成功的跳板! 点评:这篇文章突出的一点是: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不仅论证了逆境对成才的重要作用,而且借用了所学知识,阐述了如何在逆境中成才。两个分论点对中心论点的分解,很好地深化了论题。 逆境与成才 高一(2)班 陈思 我从不敢忘记水池下那一株无名植物,污水冲过、狂风刮过、阳光灼过,枯后复绿,死后复生。它每时每刻警醒我:一株植物在逆境中尚且如此,人处逆境时,也要乐观地接受生活的砥砺。 逆境会创造成才的机会,逆境可以使人成才。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前,经历无可计数的失败,却从不气馁,以坚持最后闯过逆境,发明了电灯,造福人类。保尔�6�1柯察金,这个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自传式人物,以顽强坚忍的意志,一次次超越苦难,走过那近乎只有逆境的人生。我们领略了保尔在双目失明时的从容,我们称道罗斯福在逆境面前的淡定,我们被贝多芬在逆境中的抗争深深激励着,我们被无数身处逆境却执着无畏的人们深深打动。是逆境,给了他们一颗勇敢的心;是逆境,给了他们超越自我的力量;是逆境,终使他们名垂千古。 是的,自古英雄多磨难,以来纨绔少伟男。 雨果说过: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张破布。只有经过逆境的磨砺,才会深刻体会成功的价值。逆境是成才的必由之路。逆境一方面给人以困苦、饥饿、疲乏、忧虑、阻碍,让你觉得事事不如人意,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坚定了你的意志,使你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锻炼了意志以应对艰难,最终得以成才。 且看苏轼,几经贬谪,四处漂泊,人生虽大起大落,挫折重重,都不会使他一蹶不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都不能使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不论是黄州的赤壁,或是海南的儋州,他那颗坚强的心永不沉沦,在逆境的磨砺下,苏轼成就了人生之巅!“一蓑烟雨任平生,”又何惧荆棘满路、心无归处?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正是在苦难的逆境里,定格了苏轼不朽的辉煌,令后人景仰。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诚若是也。 人生不如意总有十之八九,一生中不可能尽是好运,尽是通途,逆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小小不顺,谁都得经受,谁都能受得了。但若遇到人生的苦难,那就需要你在逆境中艰难前行。 那么,做一个勇敢的人吧,欣然接受逆境的考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评:读罢此文,我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斐然文采,语句整散结合,行文间以排比,增加了论证的气势。
237 评论(15)

agnessss49

梅花之香,来自凛冽的寒风,松柏之翠,源于险峻的悬崖。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回忆,中国有句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孟子也曾说过:“天将降大人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逆境也能出人才。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击败了吴国。爱迪生少时不得志,可也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当然,我并不是说逆境是成才的必要条件,逆境中出人才需要志向、勇气和毅力。试想,如果勾践战败后一蹶不振,“乌江自刎”,他能积极地备战,打败吴国吗?这是一种信念和志向在支撑着他。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如果他灰心丧气,放弃实验,他能成就一番事业吗?这需要在失败面前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司马迁遭受的宫刑对他的尊严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打击,如果他因此自暴自弃,他能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吗?这是他那顽强的毅力在驱动着他。 肯德基快餐是受年轻人青睐的食品,可很少有人了解肯德基的故事。肯德基作过职员,当过邮递员,还当过厨师,他的一生经历过许多磨难,失业更是家常便饭,但他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可以成就事业的机会。在他五、六十岁时,他以几百美金开办了肯德基餐厅,生意兴隆。最终,几乎在全球都有了肯德基连锁店。肯德基没有向逆境低头,相反,他昂首度过了逆境,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身处逆境之中,但只要我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勇敢地去面对逆境,克服困难,我们一定可以到达胜利的彼岸。 让我们牢记柳树精神:就是把我倒着插,我也能成才。
21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