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
成功源于心态境由心生。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心态的好坏是尤为重要的。愁则一夜白头,喜可落泪而泣,怒能伤身,怨而悱恻。人的情感丰富而多变,因此,是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便决定了一个人的失败与成功。可以这样说,人要想有所成就,乐观向上的积极心境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想起了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古来成大学问者,莫不是心境的一种磨砺。无论是“独上高楼”,还是“衣带渐宽”,都只为了寻觅“灯火阑珊”的“那人”;而“那人”的出现,一定是你苦苦求索,“寻寻觅觅”的结果。而在这一漫长而寂寞的征途中,心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耐住寂寞,守住孤独,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这不正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境吗?“以苦为乐”,是大多成功者必经的历程。其实,成功总是艰难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这番体验,说到底便是耐力和恒心的永驻。宝剑若不是历练那磨砺的辛苦,我们便不可能看到那闪耀的寒光了;梅花若不是捱过一夜寒彻骨,我们便不可能嗅到那扑鼻的香气了。因此,以苦为乐是一种乐观而又积极的心态,舍此,便舍去了成功者的要着。而苦中作乐则是更高一种境界了。孔子周游列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夫子乐此不疲,沾沾而自喜。他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他发出了永恒的浩叹,不也是从反面印证了他那乐观的心态吗?韦编三绝,苦中作乐,因而成就了卓尔不群的圣人。诚然,乐观向上的心境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泰然。但丁的那句名言我是很喜欢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啊,人的心灵境界不正是一种平静的湖水嘛。但我们知道,这平静,其实是一种蕴蓄。所以,行半途而废者是弱者,功亏于一篑者是懦夫,百里之行而半九十,古今中外,因此而功败垂成,身败名裂者,不都是因为缺少了那种恒心,意志,也就是那种乐观而又积极的心态吗?成功,总是艰难的。面对艰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我想,距离成功,便指日可待了。 
压力,通往成功之桥世人渴望成功,但面临压力,许多人都会退避三舍,纷纷扬帆去寻找另一个“胜利”的渡口,殊不知这是“临渊驱鱼,向丛驱雀”,殊不知压力其实是一座架于成功与平庸之间的便桥啊!为什么?且听笔者的一番分析。 压力是什么?是蚂蚁身陷火境,但最终它们众蚁脱险;是羚羊面临悬崖,但最终它们斑羚飞渡;是白鹤鸟瞰深渊,但最终它们群鹤翔空。压力意味这什么呢?——苦。咖啡是苦的吧,但西方人赞不绝口。茶是苦的吧,但东方人视为己友。压力似乎并不是学生专有的怪圈,它俨然也能让人取悦一时。事实上压力的降临并非是上帝在有意愚弄世人,而是蒙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初衷。 压力催化人的意志,荡击了人的潜能,这道独好的风景只有智者才能洞悉到。试想一个人在黑暗中探索势必会有一股强劲的压力,在这股压力的刺激作用下定然会需要另一股内力与之抗衡,自然而然,人的毅力、韧性、各种内在尚未开发的潜在,有时充当了这一角色,自然而然,在长时间的磨砺中,一切能得以外现,个人的素质冲破了平庸的桎梏,因而孱头也能变作凶猛的闯将,庸者也能超凡脱俗。 游弋泱泱历史之海,侧耳聆听天下士之成功警言:曹雪芹说,是天堂地狱般的变故使他倍加努力的投心红楼,是压力之桥使得《红楼梦》诞生。司马迁说,是宫刑让他觉悟世事,激起他的创作心潮,是压力之桥使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问世。严文井说,是四次落榜让他立志做一文学家,是压力之桥使他阔步走向成功。盲人埃里克说,是自身的缺陷让他创造了征服珠峰的奇迹,是压力之桥让他抵达了珠峰之颠。 压力使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功,让我们直视压力,在压力这座桥上饱览世间成功的画卷。同学们,让我们把压力化作动力,打开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