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咔
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人与人之间在兴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对同一职业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厌恶,有的人无动于衷。由于兴趣与人的工作效率、事业成功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职业应尽量与个人的兴趣相匹配。根据库德职业爱好调查表,不同的兴趣类型与相应职业匹配的关系如下:1. 户外型。大多数时间愿意在户外度过,愿与大自然打交道,因而适宜从事地理、地质、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工作。如地质勘探人员、登山队员、森林管理员、考古人员、农业人员等 2. 机械型。愿意与工具、机器打交道,并希望制作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因而适宜从事车钳工、修理工、钟表工、建筑工、司机、农机手、裁缝等职业。 3. 计算型。喜欢与数字计算和文字符号类有关的、工作规律性较强的活动,适宜从事会计、银行职员、邮件分类员、图书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统计员等职业 4. 科研型。喜欢去发现新的现象并解决问题,乐于从事分析揄或要求擅长理论分析的职业,如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侦察员和医生等。 5. 说服型。善于与人会面,交谈,协调人际关系,组织管理,或者善于推销,宣传,适宜从事教师、管理人员、记者、作家、售货员、演员、警察、节目主持人等职业。 6. 艺术型。喜欢创造型的艺术工作,通过新颖的设计、颜色的匹配和材料的布局等作品引起别人情感上的共鸣。适宜从事绘画、雕塑、建筑、服装设计、美容和室内装修等职业。 7. 文学型。喜欢阅读和写作,或是相应的讲授和编辑。适宜从事文学、历史学、演员、新闻记者、编辑等职业 8. 音乐型。对音乐作品和从事演唱、演奏有特殊爱好,喜欢听音乐会,演奏乐器,演唱歌曲,或者喜欢阅读有关音乐和音乐家、戏剧家的书籍。适宜从事的职业有音乐、歌唱、表演艺术、音乐戏剧评论等。 9. 服务型。有乐于从事社会工作、为他人服务的爱好,适宜从事社会福利和帮助人的职业,如医生、护士、职业指导者、家庭教师、人事工作者、社会福利救济工作者、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等。 10. 文秘型。喜欢需要准确性、灵活性的办公室式的工作,适宜从事统计员、秘书、交通管理者等职业。 上述职业兴趣分类把划分出来的兴趣类型与绝大部分社会职业建立联系,并与之匹配。但实际上,许多人往往不仅具有一种类型的兴趣,而是同时兼有几种类型的兴趣,因此必须根据自己在各种兴趣类型上兴趣的强度差别来确定中心兴趣,同时考虑社会需要和自己的优势能力;另一方面,一种职业可能主要与某种类型的兴趣相匹配,但也会涉及其他的兴趣类型,因而不要把各种职业与兴趣类型截然分开。 
1835年秋天,马克思写了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就要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在毕业作文中,马克思写道: 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条件,只能在自然提供的一定范围内活动,而人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有选择的自由。这正是人比动物优越的地方。但是,如果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能够不受任何限制,随心所欲地自由选择职业,那就完全错了。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正如人们在社会上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希望和志愿,而要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中的关系的限制。他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5页。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思想。在这里,马克思已经把人们的活动、人们的职业与人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联系起来。后来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马克思认为,选择职业是关系到个人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的重大问题。因此,不应该为一时的兴趣、渺小的激情、个人的虚荣心所左右,而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职业。”同上书,第6页。在选择职业时,还必须清醒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那些较多地研究抽象真理,而不大深入生活本身的职业,对青年来说是危险的,因为这会使他们脱离现实,一事无成。只有那些能深入生活,把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的职业,才是一个有为的青年所向往的。只有这样的职业,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仅仅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只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虽然也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诗人、聪明的学者、显赫一时的哲学家;可是,他绝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事业是渺小的,他的幸福是自私的。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同上书,第7页。,“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页。为人类服务,这是少年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始终不渝地忠实于少年时代的誓言。他的一生,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最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