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1

nkzmx36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智慧城市的论文5000字高中作文大赛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千灯之愿

已采纳
智慧城市是指使用技术来提高生活工作效率,服务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生活方式。智慧城市项目可以涵盖配电,运输系统,路灯甚至垃圾收集等所有方面。这一种方法是利用数据和技术使居住和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同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关于智慧城市的论文5000字高中作文大赛

240 评论(14)

Kitu

这个我就有的啊,,方向定了吗?
336 评论(10)

lisbon_018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然而“智慧城市”,你知道多少呢?第一问: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智慧城市,这和我有关吗?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可以说,智慧城市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新趋势。我们日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打车软件、智能导航系统、电子病历、电子政务等都是智慧城市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第二问:智慧城市大力发展离不开哪些关键因素?中国智造,政策给“利”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智慧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支撑。层出不穷的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更是为智慧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催发出智慧城市建设前所未有的高 潮。第三问: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哪些领域会更受关注?当前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出行、教育、养老、民政等尤其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层面是智慧城市关注的重点。其中在智慧政务方面,以贵阳的“数据铁笼”项目为例,目前已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项由天夏智慧——智慧城市大数据领域龙头企业打造的 “数据铁笼”,按照创新的“1+2+4+N+”建设思路,根据“一机”(数据铁笼综合执法终端)“一库”(数据铁笼大数据主题数据库)“一平台”(数据铁笼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的系统架构,实现对城管系统各个层级权力运行的全方位提升,并基于城市管理“数据铁笼”真正实现“管住人、管住事、管住权”三个目标,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第四问:“1+2+4+N+”指的是什么呢?“1+2+4+N+”是由天夏智慧为贵阳打造的“数据铁笼”项目的建设思路,其中:“1”,即一个统一的城市管理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建立了多种城市管理大数据分析模型,这是城市管理“数据铁笼”的“笼顶”。“2”,即云计算支撑平台和城市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目前贵阳已构建了“数据铁笼”硬件支撑平台,并在城市管理信息中心构建了数据铁笼应用展示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历史数据迁移与新增数据导入。这构成了城市管理“数据铁笼”的“笼底”。“4”,即是指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百姓拍”APP、渣土运输监管4个业务“数据铁笼”。目前城市综合执法系统已上线使用;行政审批系统已经完成开发并完成历史数据导入,即将正式上线使用;渣土运输监管系统、城市管理“百姓拍”已完成与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数据接口,成功进行数据与应用交互。这是城市管理“数据铁笼”的四根“笼条”。“N+”,即基于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逐步将城市管理“数据铁笼”应用范围拓展至市政管理、环卫管理等领域,竖起更多的“笼条
300 评论(8)

adam0905

会构建创新涌现的制度生态与环境,从而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18 评论(11)

我行我素

我写过一篇是《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内容是关于智能城市的 你参考一下好吧/(^o^)/~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之“智能城市”计划  摘要: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城市生活的历史。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升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美好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和未来发展中更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主题和难题。城市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核心,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城市科技创新加快了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借助新科技,不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病端”和问题,而且有能力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全新的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并为我们的发展和交流开拓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时空,如智能城、科技城、历史城、文化城、信息城、绿色城、健康城、生态城、太空城等。本文将着重浅谈“智能城市”计划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正文:世博会是全球综合性的国际盛会,它的宗旨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举办世博会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而且对人类和平发展科技事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世博会响亮地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探讨了人类城市生活直面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未来城市的建造必须以实现人类、城市和地球这三个有机体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科技必将是推动三者发展的关键因素。  今日之城市的“基本面”是大有益于人类的,不过在一些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也出现了不少“城市病”,以致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思潮。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城市如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就成为“人”字第一号的大课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会展示他们努力建设更好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成就,也会开展各种研讨,探讨新的锦囊妙计。思科馆提出的“智能城市”计划就是本届世博会的亮点之一。  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智能建筑多样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智能型建筑IB(IntelligentBuilding)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柔性化和建筑物管理服务的自动化。  “智能城市”依托于无线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其网络环境包括宽带网、移动互联网、电话网、电视网和各种无线网络等,服务内容包括计算、管理、控制、资源浏览。通过这种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城市”将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政府管理城市提供便捷,在节约社会资源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正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囊括了15家日本顶级高科技企业的环保技术,城市中的一切尽在电脑掌控。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中,集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化、可控化,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在韩国SK电讯与中铁二局共同打造的“智能城市”计划中主要方向是为城市提供先进的城市管理服务,智能的环境保护、废弃物综合回收与利用,公共安全保卫,韩国SK电子竞技、数字娱乐等。合资公司将首先以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项目为示范区,进而为其他城市提供服务。  我去世博园思科馆参观时,就亲身体验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安全便捷,了解到了城市管理者如何运用“智慧”的工具更及时地响应事故,排除灾难隐患,更高效地部门协作,更人性化的市民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交通将会准确地感知并有效分配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城市道路不再拥堵,停车难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网络一站式服务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市民应用,“市民卡”将成为城市通行证,佩戴的手表会把你的血压、脉搏等信息传输到医院,再播报医生提供的健康咨询;你家的房门会在遇到小偷撬门时,自动发警报到小区保安的手机上……这充分展示了“智能+互联+协同”的智慧城市理念。  对于智能城市我有着一些自己的构想,一些太阳光非常充足的城市,可以试着搞一些“太阳房”,将免费的能源应用到每家每户很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看着形态各异新奇完美的各国国家馆,我想未来的城市建筑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的东南西北的方形建筑或圆形建筑,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创新、变化。建筑最外层可以仿照鸟巢做成网格状,网格可以根据朝向不同而有疏有密,这样可以控制阳光照射程度,从而在降温和采暖方面发挥优势。网格很轻盈而且防风抗震,具有很好的横向稳定性。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随时将新材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城市将会更加智能,中国也将更加富强!  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 order to live; They stay there in order to live )民生是“生活更美好”的下限,而生活更美好的上限是个变量。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是新城市时代,21世纪是城市化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下,21世纪人类之发展,城市将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只有城市,没有国界;只有全球之城,没有政治之都。谁抢滩,谁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是这场角逐中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与交流,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创建绿色城市,构筑和谐家园”理念的实践,提高人类关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再认识。  期待“智能城市”计划,期待美好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网 《世博解码 从爱知世博折射2010商机》 凤凰网 新华网 《中国与世博》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 》 《城市意象》
16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