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红楼
红色党史,牢记使命。党史教育走进思政课手抄报上的内容需要贴合党史主题,以思想教育为主资料拓展我认为大学生很有必要上好党史教育走进思政课。一、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由于中小学课本中的党史内容比较少,并且大学生们还会受到网络恶搞信息的干扰,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党史教育,对他们的思想正本清源,使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过程,感恩当下的幸福生活。加强党史教育,也是加强国史教育的重要方式。党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辛奋斗、掌握党史理论。学习党史,增进大学生对于革命会议、革命斗争以及革命意义的了解,促进大学生认识中国革命成立、发展的演进过程。大学生“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因此,大学生学习党史,能够形成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合力。二、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的方式——增强引导性无论教授哪一门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都应该多读一些党史性的原著,在任意一门思政课程贯穿党史的内容,让大学生对于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并以此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思政课教师学习党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1840年学起,掌握中国由衰败到独立再到富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巨大进步。三、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使用现场讲授法、创意开发法、展示法、演出法来完善党史教育,让大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感受党史文化的精髓。这些方式便于学生接受,也有助于红色基因深入大学生的灵魂,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融合音乐、视频、歌曲、朗诵、演讲、合唱等艺术形式,丰富了课堂文化、摒弃了枯燥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继承革命精神,为四个战略布局贡献自身的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系统、全面、深入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方法、新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来学。 第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多元化的现实,青年大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化倾向。因此,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励他们把个人理想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学生的爱国之心。首先,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进行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最后,进行“知行统一”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结合起来,为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学生锐意创新。首先,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其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动力;最后,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实现创新成果。 第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夯实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一是要切实发挥德育教学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建章立制,逐步形成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用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能明荣辱之分。 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 习态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脑,着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其次,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动向、活动信息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并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正面引导。再次,高校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学历和职称,多参加各方面的研修学习,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当然,高校领导要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研讨以及了解社会、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的条件和机会。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方式。因此,必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首先,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笔者大量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再次,笔者在上课过程中,提问贯穿始终,让学生总是处于思考的兴奋状态。最后,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总之,采用“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突破学生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中,应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对此,应实施多元考核方式和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力求科学、客观、全面。应普遍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设计广泛采用开放型试题,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30%。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其中,理论考查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只要有一点创新就应给予肯定,给出较高分数;实践考查要广泛听取学生所在院(系)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的意见,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效应。除考试成绩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各种测评技术和测评软件,对学生的德、智、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价。总之,成绩考核的评价标准应体现综合性,注重实践性,突出创造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彻底改变过去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性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浩歌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接起来。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也同时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去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实效性是当前许多高校思考的课题。所谓的思政教育创新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对课堂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加强思政教育创新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新媒体时代下对思政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由于新媒体时代具有的实效性、多样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得世界上纷繁多样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地。在这样的优越的条件之下,教师或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情和国家的最新方针与政策,及时学习国家的政治思想,以筑牢个人的思想防线,提高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高校的思政课程的教育方法,将课堂的讲授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互动式的教学课程。新媒体时代不仅为提供了较多的机遇,也同时带来着新的挑战。传统媒体时代下爱国思潮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报纸和书本等固有的方式,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之下,大学生在接受爱国思想的传播时也会同时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利用互联网的漏洞进行毒害人们的身心;另一方面,由于网上所谓的教授学者言之灼灼,对大学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带来冲击。一些学生由于还未踏入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在网上浏览相关言论时不能对言论的正确与否进行精准的判断,只会一味的人云亦云,同时对教师在课上的讲授内容表示怀疑甚至有罢课不听的心理,导致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效思政工作的爱国教育中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