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4

98590282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海洋地质论文目录模板图片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illfire

已采纳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肯定有你想看的文献

海洋地质论文目录模板图片大全

201 评论(14)

zjqdl

大洋地质研究自50年代以来已取得很大进展,由海洋地球物理工作所取得洋中脊两侧古地磁条带对称分布的资料后,说明了海底扩张的事实,导致了在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这一地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地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高潮,并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对大洋岩石圈的研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对洋底的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洋底的沉积物、岩石都做了仔细的工作,确定了洋底岩石最老年龄不超过2Ga,并越离中脊越老;对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动力学过程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认识。可以说,目前对大洋岩石圈及其动力学的研究程度远高于对大陆岩石圈的研究。因此,国际地学界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大陆动力学的领域。但是这些年来,有一个重要的动向,即海洋的矿产资源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这必然会成为地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继1873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大西洋底发现铁锰多金属结核矿产之后,在20世纪掀起了调查与研究多金属结核的高潮。1978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湾口的太平洋海隆(洋脊)发现了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后来经工作,这类矿床分布于大洋中脊扩张中心地带及弧后盆地、岛弧地区。深海钻探计划(DSDP)于1979年在美国东海岸大西洋海域与东太平洋中美洲海槽的深海钻孔岩心中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1982年美国又在太平洋海山山坡上发现了富钴结壳。上述一系列的发现,对于缓解世界上矿产资源所面临的危机无疑是一个福音。面向海洋矿产资源的探索与研究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新发现的海洋底部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最为吸引人,这是一种碳氢气体(95%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状结晶固体化合物,是在低温(0~10℃)和高压(>100×105Pa)条件下形成,一般在水深大于300~500m的地带具有这种温压条件。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体系和水分子体积之比为164:1,即每立方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含有163m3的甲烷和8m3的水,天然气水合物的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是天然气的2~5倍。据估计,具有形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域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10%,大致为4000×104km2。据估算,世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8×1016~1×1016m3。仅大西洋布莱克海台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海洋中的富钴结壳是一种分布在水深300~3000m的海山、海台及海岭的顶部和斜坡上的结壳状自生沉积矿产,由铁锰氧化物组成,富含Mn、Cu、Ni、Co、Pt及稀土元素,以富含钴、铂为特点。据估计仅在太平洋地区的专属经济区内富钴结壳潜在资源量不少于10×108t,钴资源量就有600×104~800×104t,而钴在大陆是比较稀有的矿产。在洋中脊及弧后盆地等处分布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Cu、Pb、Zn、Au、Ag矿床,有的金属含量很高,亦有很大的资源远景。这些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各国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展调查,以求获取勘查、开采权,发展中国家印度亦始终不间断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开展了对大洋矿产资源的调查,并已在东太平洋区获得5×104km2的金属结核开采区,开始了对钴结壳的调查。因此,随着对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展开,必定会带动对海洋矿产资源有关的海洋地质成矿规律及地质环境的进一步研究,这亦是地学界开展海洋地质矿产研究的好机遇。因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理所当然的。在这方面需要侧重研究:①各类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动力学、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规律;②成矿与海洋岩石圈活动的关系;③成矿区带海底结构等。
292 评论(8)

sunjl_1981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是对近年来世界地质工作的总结。它既可反映目前地质工作现状,也可分析出当前各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内容。海洋科学作为大会16个综合讨论会的重点议题之一,分多个学科进行分组讨论。一、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分类和主题在主题为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议上,澳大利亚Peter Barrett教授利用δ18O等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并对未来气候进行了预测。德国Hubertus Fischer教授利用取自75°06′S,123°23′E的冰心进行了δD、SO4、CH4等成分的测试,分析和论述了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除安排在主题会议等交流的成果外,与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关的学科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和交流成果统计如下:在冰期与气候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内容:气候变化特征、芬诺斯堪迪亚隆起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基于微体化石的古气候重建、冰期—间冰期植被带动力学、峡湾—气候与环境变化等。在海洋科学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海洋地球物理最新进展、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平积岩沉积物、白垩纪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等。其中,在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领域有26篇论文,9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海洋地球物理领域有12篇论文,1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边缘海和海岛海底运移领域有30篇论文,2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平积岩、白垩纪海洋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领域分别有15篇、14篇和11篇论文。二、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问题,目前已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如挪威和巴西地质学家利用海底地质取样、地球物理(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工程地质(测定海底沉积物的密度、孔隙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等综合调查手段开展工作,利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海岸带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国地质学家Nabil Sultan在最近20年内,基于产、学、研的联合攻关,在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定量观测和描述来多学科进行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地质灾害评估,对几内亚海湾和地中海地区沉积物变形进行对比,通过现场测量和在线监测、因子分析、数值模拟以及非确定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手段对海底气体化合物以及高强度地震等进行综合研究。美国科学家Derek Sawyer通过地震—钻孔剖面综合分析来说明墨西哥湾北部Ursa沉积盆地中表层沉积物运移主要受控于沉积物孔隙度而不是沉积物的地层岩性。在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Haflidi Haflidason等研究者总结了最近20年来利用先进手段和方法,结合先进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来解译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中地质作用过程。由于峡湾沉积作为陆地和海洋物质输送的源汇交叉点,研究峡湾沉积物的沉积运移过程和沉积环境变化意义重大。峡湾沉积学作为海洋地质学的一部分,在本次大会上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展示和发言。其中,来自挪威的Matthias Paetzel教授通过海湾沉积物来揭示局地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海湾中水的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地矿源物质,而海洋对海湾中水的营养盐影响较小,沉积序列可以直接用来解释小冰期全球环境变化,峡湾盆地沉积物受局地系统环境影响显著,而现代峡湾盆地沉积物更是研究陆源侏罗纪黑色油页岩的理想场所。Suzanne Mac Lachlant等学者研究发现在高纬度地区运用内陆向海洋输送沉积物的过程来研究冰川沉积物运移机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峡湾水深测量数据来表征末次冰期以来峡湾沉积物的地理及环境变化状况。而Kongsfjordeng峡湾的近海水深测量结果显示,近海的水下地形地貌主要受控于冰川的运动。三、结语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地质考察对于了解和认识特殊地质作用过程乃至于提高科学的认知水平都显得十分重要。地质研究没有国界。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国外的同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建立联系,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于我们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高茂生执笔)
10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