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_0088
民族志研究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的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民族志研究,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理解,第一,从方法上。民族志是一种经田野工作后写作成的文本形式,那就研究民族志的形成的过程,主要是方法:参与观察、重要报道人、主客位、个人生活史、问卷调查等。第二,从文本内容上。民族志作为一种文本,研究这个文本有着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其内容、形式、方法、理论构架、意义等。 其应用领域主要有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人类地理学等人文社会领域。 其优点在各个学科领域不尽相同,共同点为民族志在以事实为根本的前提下可以了解他者,从他者反观自我,建构某种意义上的社会或制度,民族志文本也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文字形式,同时有助于文学气息的培养。 其缺点主要是很多学者难以真正克服文化震撼带来的影响从而带来的文化偏见,对于文化相对性偏差把握可能会造成文化解读的偏差,同时对于写作时文学与民族志的把握不够准确,易造成真实性与虚构性的混淆。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民族志则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建议你在知网上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检索民族志、壮族、三月三查看相关文章。要注意的是:民族志方法源自于文化人类学,也称田野调查法或者是人种学方法。研究者通常采取参与观察的方式,深入到某一特定团体的生活中,持续一段时间,从而询问或观察所发生的事件,以内部的观点对其意义进行说明。如果从研究的历时性来考察,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分析对象;第二,提出民族志问题;第三,通过参与性观察,个案访谈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资料;第四,进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结论。在此之后,经过反思,进入新一轮的第二项到第五项的研究。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三个原则:第一,从广义来说,民族志研究关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艺术;第二由于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参与观察;第三,必须采用多重资料收集法,必须核实观察中发现的资料。民族志有如下特点:(1)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2)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3)强调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而不是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4)采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5)研究环境是事件和人类活动的自然情境,而非研究者为中心或者被制作出来的人工环境。(6)重视研究者对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与参与者(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7)主要以文字而不是数字的形式发表研究结果。(8)民族志方法重视意义的理解而非预测,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参与者(被研究者)的“控制”也就相应减少,甚至不存在。(9)研究者很少依赖某个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将各种方法的结合。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