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9

丿小坤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国际关系史论文近三十年世界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愠镟夏芸

已采纳
百年大变局的表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一是政治重心转移。百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处于全球政治重心的地位,掌握全球政治生活的主导权,左右全球政治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百年后的今天,政治重心开始“东升西降”,东方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西方一国发声、百国应从的局面大大改变。二是经济实力演变。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处于经济强势地位,主宰全球经济发展。百年后的今天,据2019年有关机构统计,亚洲GDP的全球占比达到34%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以上。中国的GDP更是突破百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占比达到16%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5%左右。而美国与欧盟的GDP总和在全球占比30%左右,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10%左右,欧元区仅为4%左右。三是文化发展多样。百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及其价值观渗透世界各国,成为很多国家的精神食粮和价值追求。百年后的今天,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文明的多样化进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四是治理体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在百年的进程中,以一个或几个强国为主导的局面已被打破。单边主义治理体系、强国治理体系已被多极化对话、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治理格局所替代。

国际关系史论文近三十年世界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122 评论(14)

heavenl

回答 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回顾总结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百年前的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阵营领袖和世界秩序主导者。从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冷战后苏联解体,全球秩序历经数次重构,美国逐步实现独霸世界。
221 评论(15)

荧惑守心

第一时期(15世纪末到一战):其中15世纪末到17世纪下半期为第一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成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国际关系的开端和基础。17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中期为第二阶段,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欧洲的西、葡、英、法争夺海外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上,英殖民帝国的形成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为第三阶段,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欧洲列强积极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拿破仑帝国的兴衰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等成为本段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欧洲国家与法国的战争、英法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地区、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邻国的战争三件大事上。19世纪晚期到一战为第四阶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因而帝国主义展开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英德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的对抗,最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整个第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第二时期(“一战”后到“二战”期间):一战后,欧洲列强受到削弱,美、日崛起,苏俄诞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史中的新篇章。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解体为核心,基本反映了“一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轨迹,世界的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霸权转向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这一矛盾的产物。第二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开始从欧洲转向它的两侧。 第三时期(二战后到苏联解体):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经历了由两大阵营的对峙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解体的演化进程,其主线是雅尔塔体系的兴衰。美苏矛盾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国际关系由传统的欧洲中心舞台转向苏美两极。第四时期( 苏联解体至今):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由两极格局转向全球多极化,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32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