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0

foxfangyu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员工培训与开发论文提纲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weee

已采纳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论文相关 新员工培训四步曲:较有实力的企业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顶梁柱。而每年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跳槽高峰期。因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难免偏于理想化,而工作后会发现现实并非想像的那么完美,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这当然与大学生对社会、对企业了解不充分,思想不够成熟有一定关系,但是企业对新员工初期的培训方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不同的培训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好的培训方式能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企业,进而留住他们的心!海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企业,每年招录上千名大学生,但是离职率一直很低,离开的大部分是被淘汰的(海尔实行10/10原则,奖励前10%的员工,淘汰后10%的人员),真正优秀的员工多半会留在最后。那么海尔是怎样进行新员工培训的呢?

第一步:使员工把心态端平放稳

这第一步很重要。有些企业迫不及待地向新进毕业生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职业技能,强迫他们去接受,希望他们能尽快派上用场,而全不顾及他们的感受。毕业生新到一个陌生的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环境,总会有些顾虑:待遇与承诺是否相符;会不会得到重视;升迁机制对自己是否有利等等。在海尔,公司首先会肯定待遇和条件,让新人把“心”放下,做到心里有“底”。接下来会举行新老大学生见面会,让师兄师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对海尔的感受,使新员工尽快客观了解海尔。同时人力中心、文化中心和旅游事业部的主管领导会同时出席,与新人面对面地沟通,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不回避海尔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另外还与员工就如何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升迁机制、生活方面等问题进行沟通。让员工真正把心态端平放稳,认识到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关键是认清这些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机制本身的问题,让新员工正视海尔内部存在的问题,不走极端。要知道没有人随随便便跳槽的,往往是思想走向极端,无法转回时才会“被迫”离开。

第二步:使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

员工虽然能接受与自己的理想不太适应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坦然接受了,这时就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否合理。让员工把话说出来是最好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如果你连员工在想什么都不知道,解决问题就没有针对性。所以应该为他们开条“绿色通道”,使他们的想法第一时间反映上来。海尔给新员工每人都发了“合理化建议卡”,员工有什么想法,无论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都可以提出来。对合理化的建议,海尔会立即采纳并实行,对提出人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不适用的建议也给予积极回应,因为这会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考虑过,他们会有被尊重的感觉,更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在新员工提的建议与问题中,有的居然把“蚊帐的网眼太大”的问题都反映出来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海尔的工作相当到位。而有些企业做得就不够:新进大学生因为来到企业后受到的待遇与招聘时的承诺不太符合,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原本并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员工出来乍到时很自然的一种反应而已,但是这个企业却没有能很好的消除这种不满,反而造成了新员工情绪激化,导致新员工把老总堵在了办公室里要求给个答复。而老总出来后居然说“你们愿干就干,不愿干就走人”!把员工当作工作的“乞讨者”,员工还有什么理由留下呢?

第三步:使员工把归属感“养”起来

敢于说话了是一大喜事,但那也仅是“对立式”的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可能就会产生不满、失落情绪,这其实并没有在观念上把问题当成自己的“家务事”,这时就要帮助员工转变思想,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新员工不当自己是“外人”。海尔本身的文化就给员工一种吸引,一种归属感,并非像外界传闻的那样,好像海尔除了严格的管理,没有一点人性化的东西。“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在海尔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感动。领导对新员工的关心真正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你会想到在新员工军训时,人力中心的领导会把他们的水杯一个个盛满酸梅汤,让他们一休息就能喝到吗?你会想到集团的副总专门从外地赶回来目的就是为了和新员工共度中秋吗?你会想到集团领导对员工的祝愿中有这么一条——“希望你们早日走出单身宿舍”(找到对象)吗?海尔还为新来的员工统一过了一次生日,每个人得到一个温馨的小蛋糕和一份精致的礼物。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特意抽出半天时间和700多名大学生共聚一堂,沟通交流。对于长期在“家”以外的地方漂泊流浪,对家的概念逐渐模糊的大学生来说(一般从高中就开始住校),海尔所做的的一切又帮他们找回了“家”的感觉!第四步:使员工把职业心树起来

当一个员工真正认同并融入到企业当中后,就该引导员工树立职业心,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海尔对新员工的培训除了开始的导入培训,还有拆机实习、部门实习、市场实习等等一系列的培训,海尔花费近一年的时间来全面培训新员工,目的就是让员工真正成为海尔躯体上的一个健康的细胞,与海尔同呼吸、共命运。

海尔通过树立典型的形式积极引导员工把目光转移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来,把企业的使命变成自己的职责,为企业分忧,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单纯是提出问题。现在海尔新来的大学生还处于培训初期,刚刚结束了导入培训进入拆机实习阶段。但是不少人已经进入了“角色”。他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各商场、专卖店,观察海尔的展台,调查直销员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反映给上级领导;还有的在和一般市民闲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海尔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缺陷,就把顾客的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记录下来,反映到青岛工贸……

总之,由于大学毕业生是刚刚由学校进入社会,公司初期的培训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者应采取能与公司实际情况结合的技巧和方法,让员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表现,让培训工作成为员工的一种主动行为

员工培训与开发论文提纲

309 评论(10)

学海无涯7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才能奉献给企业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着力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柔性管理的内涵、特点以及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趋势,它既是一种管理体系,又是一种管理哲学。传统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简单化、感性化、刚性管理,是以控制、规章制度、惩罚为手段,强制性色彩较浓。而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重视人的情感、个性、欲望、能力等因素的作用,注重平等和尊重,管理采取非强制性措施,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它依靠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认同感和驱动性,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也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柔性特征。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它更加注重管理软化,以管理的柔性化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激烈竞争的需要。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氧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所以,柔性管理具有内在的驱动性、影响的持久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对环境的迅速适应性等特征。   1.内在的驱动性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求用柔性的方法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具体地说,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在尊重员工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实行分权化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依靠上级的发号施令及监管,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心情舒畅、实现自我、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业绩。    2.影响的持续性    只有当企业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的影响力是持久的。   3.激励的有效性   所谓激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愿景的过程。激励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协调企业目标与个人愿景的重要方式,是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这些都是低层次的需层,而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则是高层次的需求,属于激励因素。而柔性管理主要满足了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样,柔性管理和激励便很容易结合。显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更加看重的是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员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上下功夫,而不再以金钱为唯一要素。   4.迅速的适应性   它主要表现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及时性和应对能力方面。在当今时代,由于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他们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发挥才智、灵活反应、迅速行动、避开威胁;同时柔性管理中还含有全能的意思,即它不仅具有及时发现环境变化的能力,还具有坚强和韧性的特点,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另外柔性管理的迅速反应性还体现为在Et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企业能及时准确地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利润。   总之,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的特征可以系统概括为: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柔性化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所要体现出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和韧性”等方面。   三、实施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1.树立以人为本谋求发展的思想观念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客体,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要强调由“强制”向“自觉”演进的柔性原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实行“人本主义”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变化,它改变了过去“以事为中心”的状态,更多地对员工实行民主的、自主的管理,强调自我与团队合作的协同,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及发展,注重员工积极性的调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让员工有更多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这样员工的自我价值和潜能被充分地发挥,工作更具有创造性。   人力资源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的制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办法,如根据市场变化的趋势,确定人力资源的长远供需计划;根据员工期望,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用更为合理、先进的方法来降低人力资源与开发成本;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与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生产管理的质量,达到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的目的。   2.正确处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关系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必须按照与刚性管理共同的目标进行工作,否则,就会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陷入盲目的碌碌无为。我们强调柔性管理,决不是要否定刚性管理,只是柔性管理的人性化更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柔性管理并不是对刚性,管理的全面否定,也不是一种比刚性管理更高级和更全面的理论,实践柔性管理也并不排斥刚性管理的存在。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先决条件。如果严格地设计工作,并恰当地规定激励办法,那么生产效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管理中各有侧重的两个侧面,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其中,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和混乱的。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补充和升华,完全没有柔性的刚性管理也必然是呆板和低效的。以柔为主还是以刚为主,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功能、发展阶段、目标等要素来综合确定。例如,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刚性管理在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的生产中比柔性管理更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此类企业也应以刚性管理为主。当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柔性管理将大大减少职员在刚性管理模式中的矛盾与磨擦,也更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就这类企业而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溶解剂和调和剂。   3.增强组织机构的柔性   柔性管理要求企业提高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性,提高内部信息流动效率,加强内部的合作与协调。然而,多数国有企业尚未适应这一要求。一般都存在管理层次多、组织机构垂直排列、缺乏网络灵活性、不注重信息收集工作、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必须加以改革。柔性管理强调科学设计组织结构,改变人力资源流向。一是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按照体制到位的内在要求和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原理,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建立起适应现行管理体制要求、与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扁平式”的管理体制。这样,以少层次、扁平形的组织机构取代多层次、垂直形的组织机构,进而增强企业组织机构的适应能力,保证信息上下贯通,上级能更准确地了解下级的动态。二是实行专业化管理,本着“有利生产、提高效率、压缩机构、强化服务”的原则,进行业务重组,细化管理职责。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生产的顺利开展要求国有企业生产、技术、销售等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通力合作。但许多国有企业的职能部门处于封闭状态,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甚少,信息流动受阻,影响了国有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柔性管理就是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资源共享为手段,拓宽管理幅度,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缩小和消除职能部门间的壁垒,实行综合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四是创新微观管理模式,在企业基层单位建立价值形态管理,再造管理流程,使之创造出更佳经济效益。在这种柔性组织中,任何一名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直接到达企业高层领导,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同时这种组织结构缩短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迟延,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速度,从而使企业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
31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