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cellery2
每一只精致完美的蜂巢都是由数以万计的蜂儿在认真严谨的态度下完成。每一只伶俐的海豚都带着与生俱来的精细“声纳”在碧海汪洋中遨游。没有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来令科学家都叹为观止的精巧蜂巢;哪来令孩子们拍手叫好的水中精灵与海洋使者?由此看来,严谨也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与南开大学穿衣镜上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看来俱是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着他们严谨的治学之风。由此看来,严谨是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方孝孺的话时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晚年时曾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塑像。为了做到惟妙惟肖,得其精髓,仔细阅读了巴翁的著作,收集到许多照片,他甚至跑遍了巴黎的衣店,只为获得巴翁的身形数据。再加上七年的精雕细作,这座震惊世界的雕像终于问世,并流传千古,成为艺术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罗丹正是顺着严谨精细的阶梯, 终于一步步走入成功的殿堂。生活中,有时片刻的疏漏则可能将轻视严谨的人打入无底深渊。由此看来,严谨是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 统计数字,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开头的时候先写严谨的好处和注意;中间可以写自己严谨带来了什么好处,或别人严谨带来了什么好处;结尾就总结一下,前后呼应。一篇作文就OK啦!!!
同学们都很想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这个问题很复杂。但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至少必须具备有一下条件之一。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条件:1、语言好指优美、诗化、幽默、俏皮、充满哲理、充满智慧、充满情趣……如《春》。2、主题鲜明、深刻指文章要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思想。如《山中避雨》。3、细节生动、别致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能记住其中的细节。如《孔乙己》。其实,作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广泛的阅读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加分。那么,如何提高作文的表达技巧?1、重视细节一个惊世骇俗的念头,一个不同凡响的美学意念,都是经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来表现的。人物形象、情节的发展、故事的魅力都是求助于细节,一篇好文章看完之后,事实上并不是它的什么重大的精神,而就只剩下一些细节。但这些细节让你感受到它的重大精神。孔乙己这个形象就是建立在“多乎者,不多也”的这些细节上。一个传神的细节就是一个人,一个传神的细节能让人心动,流泪满面;一个细节能让人觉得眼前忽然光芒涌动,天地万物皆在这金色的海洋之中。有一本童话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爷爷去世了,孙子夜里睡觉时醒来,发现爷爷正坐在柜子上。孙子觉得很奇怪,问爷爷:“您怎么能进来呢?门不是关着吗?”爷爷回答说:“我有幽灵,幽灵可以穿墙而过。”孙子不相信。爷爷说:“不信你看好了。”爷爷马上穿墙而过,去了小孩的爸爸妈妈的房间。在那地方呆了一会儿又回来,爷爷告诉孙子说:“你看到了吧,我就能穿墙而过。”第二天,爸爸妈妈对小孩说:“你知道吗?昨天晚上爸爸妈妈做了一个梦,梦到爷爷回来了。”小孩急忙说:“不!不是梦,爷爷就是回来了。”爸爸妈妈都笑了,他们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也没有跟小孩争执。当夜里爷爷又回来时,小孩就问:“爷爷,您回来还有什么事吗?”爷爷仍坐在原来那地方上,想了想说:“我总觉得有一件事情,有一句话没有交代,可是我老想不起来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一句什么样的话来?”于是,爷爷与孙子开始一起想,他们想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而每一件事情都勾起了爷孙俩对往日时光的美好的回忆。此时爷孙俩都非常感动,也非常留恋。突然,爷爷说:“哦,我想起来了,我有一句话没有对你说,我临走时忘了对你说:‘再见!’”这就是细节,这样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并且也让我们感动。所以说在作文时,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作业:写一个父母或老师对你关心的细节。2、学会折腾刚从小学升上中学,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头痛的问题?作文时为什么总是写不长?你本来是想写两页纸的,可是你只写了一页纸就写完了。然后你就开始挤牙膏,挤来挤去,有挤了两行话,就再也写不下去了。这是很多初学作文者所经常遇到的情形。我现在告诉同学们其中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折腾。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看看我是如何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折腾成一个很长很长很大很大的事情的。现在,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这棵柿子树上现在只剩下一颗柿子。好,我们怎么将这么简单的东西折腾成一个很长的故事呢?假如我现在想写一篇小说《我的儿子皮卡尔》,要写几十万字,这只是小说里的一章。这个孩子叫皮卡尔,为什么叫皮卡尔呢?因为他的父亲姓皮,他也就理所当然的姓皮了。为什么要叫卡呢?因为他在出世时很不顺利,被卡住了,被卡在那儿,他不愿意来到这个世上,是大人硬把他拽出来的,所以他父亲为他取名叫皮卡尔。皮卡尔就是这个院子的小主人。他望着院子里的这棵柿子树,对树上的那颗柿子说:“柿子啊,你千万千万不能掉下来,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坚持住。因为过几天,我的哥哥就从日本的东京回来了,你一定要坚持到哥哥回来啊!”正在他哥哥回来的头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在他哥哥回来的头一天,天空飞来了一只乌鸦。乌鸦把柿子叼走了。叼走也就算了,可是这是一只淘气的乌鸦,它还要在皮卡尔的头上飞来飞去。皮卡尔抬头仰望,只见天空很蓝,乌鸦很黑,柿子很红。(请大家注意,写作文要有颜色,有画面,蓝色的天空下飞旋着一只黑色的乌鸦,黑色的乌鸦叼着一个红色的柿子)乌鸦转了两圈,飞走了。皮卡尔见此情景,便急忙地追赶乌鸦,追了很远很远的一段路,只见乌鸦越飞越远,突然飞过一道山崖就在空中消逝了。皮卡尔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双腿发麻,一下子就瘫在地上。当他一觉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正在一大片柿子林里面。一棵棵柿子树上都挂满了柿子。此时正值晚秋时节,柿子树上的树叶早已被秋风吹落,只见一树树的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盏盏的小灯笼。(请问此时的皮卡尔最想做的一件事会是什么?摘柿子。请大家记住,当你在写作文时,写到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时,你不能让他立即去做,那我们要怎么呢?就是折腾。我们在折腾的过程中要有来回、反复、曲折的去折腾。)皮卡尔想走出柿子林,一边走嘴里一边嘀咕:“不能摘,这不是我的柿子。我不能摘,不能摘……”走出了柿子林。忽然,他站住,转过身子来,忍不住摘了一个柿子。正当他刚把柿子摘下来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皮卡尔看见柿子林里有两个男孩……这就是折腾。通过反复来回的折腾,把一丁点大的事情,变成一个很大的事情。我们再来听一首童谣,这首童谣实际上告诉了我们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现在的文章,其实就是一首童谣或者是一首民歌的放大或变奏。“我有一分钱,可以去苏联,苏联老大哥,给我买了一支笔。什么笔?毛笔。什么毛?羊毛。什么羊?山羊。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年糕。什么年?1958年,吃饭不要钱!”其实这首童谣本身只有一句话,“1958年吃饭不要钱!”可是有没有直接说出来?没有。是通过什么方法把它说出来的?折腾,来回的折腾,然后才把这句话说出来。其实文章就是这么写出来的。请大家把这首童谣记下来,当你要写作文时,就回想一下这一首童谣,你就会知道该怎么把文章做长。其实,这里面还不光是做长的问题,我们通过折腾还可以使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通过折腾使主题越来越深刻。人物、主题甚至其他的一些东西,都可以通过折腾来实现。其实,折腾本身就是一种技巧。技巧也是对事物存在的一种呼应(体现)。正如前面所说的,来回曲折、摇摆,它就是事物存在的一个状态,就像鸟,鸟靠什么飞翔?靠的是不停的摆动翅膀才能前进。鱼靠什么前进?也是靠摆动尾巴来实现的。火车在前进时发出的声音是“对错,对错,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