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flyingfish
追寻红色经典 重在传承革命精神 争优的工作热情,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随着党的90华诞临近,神州大地掀起一股红色风潮,各地红色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城市乡村红歌嘹亮,革命圣地游人如织。一些单位为了让党员职工亲身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的艰辛,使心灵得到洗礼和震撼。集体组织或千里迢迢赴井冈山,脚蹬红军鞋,身穿红军服,肩扛红军旗,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或到白洋淀,驾起小木船,扛起“大抬杆”,穿行于芦苇荡,寻找抗日武装雁翎队的历史痕迹,一趟下来花费不菲。我们不否认这种近距离感受先辈精神,体验式接受红色教育的作用,但“路”可以重走,“船”可以再划,“场景”却难以复制。没有当年敌人封锁围困的威胁,没有四处游击,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境遇,没有生死悠关的枪林弹雨考验,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只能全凭自己用心感悟。追寻红色经典的意义不单纯满足人们的好奇与渴望,更在于对先辈们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追寻红色经典,关键在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重走红军路”、“泛舟白洋淀”可以回味斗争历史,但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应该不仅停留在场景的模仿和身体的劳累感受上,更应当体现在价值观的校正和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身体力行中。毋庸讳言,在思想多元化和到处充满诱惑的当今社会,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奉献精神缺失,贪图享受,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与先辈的革命精神相去甚远,损害了党的形象。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就是要以先辈为镜子,找差距,见行动,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艰苦奋斗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努力做一个无愧先辈、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好党员、好公仆。 就开展纪念党的生日,进行党史教育而言,应该说追寻红色经典、聆听英雄报告、重温入党誓词、上党课、唱红歌等形式基本属于常态。纪念活动应遵循党中央有关通知要求,坚持既热烈隆重又务实节俭的原则。一方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前述市内某单位的做法值得倡导。另一方面,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防止形式主义、花架子。列宁曾经说过:“庆祝伟大节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还没有解决的任务上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我们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目的之所在,就是我们追寻红色经典,传承先辈精神之真谛。 
属于前者的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演刘庆棠)《白毛女》、现代京剧《红灯记》(主演钱浩亮、刘长瑜)《智取威虎山》(主演童祥苓)、《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后加上《龙江颂》《杜鹃山》(主演杨春霞)《平原作战》《磐石湾》、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演奏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黄河》(同前)。属于后者的有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柳青)《山乡巨变》(周立波)《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被合称为“三红一创,山青保林”)《上海的早晨》(创作于1950年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9年以前),电影《中华儿女》《铁道游击队》《烈火中永生》《红色娘子军》(导演谢晋)《英雄儿女》(创作于文革前)《闪闪的红星》(文革中)《开国大典》《解放战争三部曲——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周恩来》《焦裕禄》(文革后),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1949年以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文革前)《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文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