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6

吴宗攀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中日关系论文900到以1100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中日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主要是因为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而历史问题一直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现今政治问题人处于一个严峻的形式,对于政治问题(涉及到的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我们应坚持领土完整,理性的分析问题,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只有维护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才能在现代世界中捍卫我们的尊严,才能在强国之重站住脚。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侵犯我们中国,我们的政府是不会允许的,中国的十四亿人民也绝不会答应的。  中日两国应坚持“消除政治障碍”的共识,提升安全对话与军事交流的档次,缓解乃至解决领土与海域问题,开展大型经济项目合作。另外,中日还应共同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推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强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解决环境、贫困等问题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在更广泛的国际问题上加强政策协调。  我们当下大学生,应该客观的看待中日关系,理性看待中日关系。我们青年一代需要的是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威胁,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可取,什么是不可取。爱国不一定要徴战沙场,不一定要血染大地,抵制日货是爱国,学习日文也是爱国,其实每个为自己理想奋斗的中国人都在爱国,因为爱国最起码的就是让自己对我的国家有作用,不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我们应该重视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治问题,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的友好持续发展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希望都过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这次的日本之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中日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旦涉及到领土问题,我们绝不会让步,这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作为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尊严,我们要在坚持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友好发展中日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合作,愿中日关系能够有所缓和,中日好友好发展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论中日关系论文900到以1100

112 评论(14)

花儿正佳

中日关系“虽然很多人认为安倍具有鹰派色彩,但他第一次出任首相时首访中国,提出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说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的人。而当下,能够改变中日关系大局的也只有安倍。”这是记者身边许多中日友好人士对于安倍晋三的评价,很多人也是基于这样的理由在不久前结束的众议院大选中投票给了他。  然而,安倍在大选期间的强硬表态为他赢来的保守派支持该向何处去?虽然安倍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务实色彩,但如何平衡国内的保守派同时修复外交问题,则是考验安倍执政能力的真正时刻。  转向务实外交?  安倍的外交安保政策的走向,一度令人担忧。  在大选期间,安倍数次表示要建立国防军,行使集体自卫权,向钓鱼岛派驻公务员等激进言论,并表示民主党执政时期制造了外交混乱,他要杜绝该情况的继续。该番强硬表态,吸引了大量国内保守派的选票。能否兑现选举承诺,是安倍如何建立国民信任的关键。  不过,安倍在众议院大选获胜后,态度马上出现了改变,数次言及中日关系都表示:“日中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将努力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出发点。”  进而有消息称,安倍因顾及中方反应,22日决定暂时推迟向钓鱼岛派驻公务员。此外还考虑在新政府诞生后让自民党副总裁、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作为特使前往中国。  安倍修复外交的举措不仅面向中国,同时他还计划向俄罗斯和韩国分别派出特使。同时,为了避免刺激韩国,他还决定不以政府名义举办“竹岛日”纪念活动。这些都显示出了他处理外交问题的成熟。  其实,早在安倍赢得大选前,他就在日本著名政论杂志《文艺春秋》上撰写文章表示,“若再次成为首相,将谋求与关系恶化的中国重新建立战略互惠关系。”  对华关系的两个前提  安倍在胜选后立即表示将首先访美,并迅速与奥巴马确认了访美日程。虽然安倍本次首访国家并非中国,但并不意味着安倍忽视中国。民主党执政时期,因为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重回亚洲”等政策,日美同盟一度出现了裂痕。有分析认为,安倍急于访美,除了修复日美关系,同时也因亚洲整体环境早已不同于5年前。朝鲜频频发射人工卫星,中韩因领土问题同日本摩擦不断,都让安倍急于听取美国对于东北亚形势的意见。  可以预见的是,美国的意见将左右安倍对华政策的走向。安倍具体的对华政策或将要等到他从美国访问回来,才能最终明确。  而安倍在谈到日后的施政环境时,反复提及到明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前,自民党仍需保持紧张感。皆因为,目前自公两党的联合政权掌握着众议院三分之二的议席,如果明年参议院选举也可获得半数乃至三分之二的议席,则意味着自公两党获得了绝佳的执政空间,不但可以改变“扭曲国会”(与野两党各自占据众参两院多数席位)的现状,还可为欲推行的政策铺平道路。  比如安倍屡次提及的修宪问题。他早在上任首相时就开始了修宪之路,推动成立了旨在确定修改宪法程序的《国民投票法案》。12月17日,赢得大选的安倍明确表示,本次任期内为实现修宪目标首先要着手修改宪法第96条,降低在修宪条件上国会发动国民投票需要三分之二议员赞成的条件。  然而修宪在日本国内仍然存在较大阻力,执政搭档公明党就持谨慎意见,因此关键因素为在明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是否能赢得多数议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安倍目前将专心推行经济改革及改善外交,修宪计划或将等到明年7月后再讨论。  因此,综合分析安倍的对华政策,短期之内将会寻求平稳,为施政创造良性空间。而真正决定其对华政策,将要取决于明年1月访美及明年7月参议院选举的结果。
31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