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2

liangrs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气候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填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cy1594978

已采纳
论文选题背景可以按照模板来写,包括这三大内容即可:论文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一、论文研究背景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理论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实践方面主要包括:(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气候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填写

128 评论(15)

哈哈哈121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闭塞的一个内陆山间盆地,四面环山远离海洋,天山、昆仑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进入,水汽资源缺乏,蒸发十分强烈,因此气候极为干燥,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研究区气温变化大,多晴少雨,夏季炎热,7月最高气温35~37℃,极端最高气温2℃,地面最高温度59℃,极端最高温度67~70℃。 冬季气候又变得异常的寒冷,气温经常在-20~-25℃,最低气温可达-50℃。 由于受沙漠气候影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年较差30~36℃,日较差14~16℃,最大日较差在25℃以上。 年平均气温8℃,夏季最高平均气温为9℃,冬季最低平均温度为-6℃。 区域光热资源丰富,云量低且阴雨天气少,空气透明度大,日照充分,年日照时数达2800~3300hr,日照率在63%~70%之间。 无霜期180~230d,大于10℃的年积温3900~4300℃,年辐射总量可达7M。据气象站记录,研究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十分干燥。 各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冬季12~2月的降水量占7%,春季3~5月占17%,仅为3mm。 春季河川径流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很少,土壤含水量很低,地表干燥,风沙天气最易形成。 研究区全年降水量仅为7mm。 从相对湿度来看,春季也是空气最干燥的季节,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8%,4月份最低为33%,3月至5月平均为37%,沙尘易在空中漂浮。 所以春季的浮尘天气占全年浮尘天气日数的40%以上。 研究区年蒸发量为2007mm,夏季蒸发量最大为3mm,冬季最小,仅为5mm。区域内春夏季多风,平均每月大风4~5次,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声音凄厉可怕。 各风向年频率中,东北风最高,为12%。 其次为北风和东北东风,即本区的主要风向为北风。 历年最大风速平均为7m/s,风向均为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 一年内各季的主要风向也不一致,夏半年(4月~9月)的主要风向是东北和北风,冬半年(10月~3月)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本区年平均风速为2m/s,年内变化为10月至次年2月平均风速最小,均在6m/s,4月~8月平均风速较大,均大于5m/s,其中5月平均风速为0m/s。 这是大气含尘量大,春夏季风沙浮尘天气较多,沙漠活动最活跃的原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关系,在大气环流作用下形成本地区气候的四大基本特征是:光热资源丰富,冷热变化剧烈,干燥多晴少雨与风大沙多(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1994;李新,1996;土尔逊托合提 买土送,2003)。
100 评论(15)

microsnail

这个的话我帮你写好以后发到你的QQ邮箱里吧。
204 评论(15)

岩九先生

地层古生物资料表明,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一致,新生代期间华北地区的也经历了气候逐渐变冷的过程。太行山及其邻区主要表现为由暖湿与暖干气候交替为特征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向暖湿和冷湿或冷干气候交替的暖温带气候环境逐渐过渡的过程。其中,在晚白垩世—新近纪期间,太行山地区一直处于暖热的亚热带气候环境中,以发育森林植被为主,并且在山地中的岩溶剥蚀区发育了亚热带岩溶地貌(钱学溥,1984),并且在始新世—渐新世期间还表现为早期干热、晚期湿热的特点。经过中新世早期的降温过程之后,中新世中晚期该区逐渐过渡为温凉的暖温带气候环境(早期湿润,后期较干旱),以发育针阔叶混交林为特征的森林草原植被,在岩溶剥蚀区形成温带岩溶地貌。在中新世晚期以来的降温过程中,以季风作用为主的温带气候环境控制了该区。第四纪期间,暖湿和冷干交替出现的温凉气候环境构成影响该区植被、岩溶和地貌发育的重要因素。
20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