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un
大学生防骗小常识: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 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 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 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露出马脚,通常采取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一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以成为大学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的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保护自我。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再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3、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半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了解,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适当透漏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际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少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们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大学生要防止电信诈骗,陌生的电话不要相信,要多和父母长辈商量。
1、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骗子通过各种平台或者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受害人推销贷款,受害人根据对方的提示下载APP,随后骗子以缴纳保证金、解冻等理由骗取受害人转账、汇款。这类情况第一时间甄别后,直接到银行等正规渠道办卡、办贷。不要下载不明APP,不点击陌生网友发送的链接。不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信用卡校验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2、兼职刷单诈骗:骗子通过招聘平台、聊天工具等渠道推广兼职广告,以开网店需要快速刷高交易量、信誉度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给予额外提成。在诱骗受害人刷单时,骗子会在最初几单小额返还款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当取得受害人信任,刷单金额变大后,则出现不能返本的情况,并引诱受害人刷更多的单,等受害人醒悟,投入刷单的钱已全部被骗子骗走。网络刷单本来就是违规、违法行为。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各类兼职刷单广告,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谨防被骗子以“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骗走大额资金。3、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称受害人购买的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受害人退款赔偿;或者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称受害人快递丢失,可给予受害人经济赔偿,然后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按照骗子提示,扫描骗子提供的二维码,在弹跳的页面输入其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后,银行卡内的钱款便被骗子转走。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服”、“售后”常常有问题,请务必通过网购平台的官方渠道联系商家客服。退款、退货应通过官方平台操作,方便日后有据可查。扩展资料:针对电信诈骗发展蔓延的情况来看公安部门也在采取一些对策,同时也在加强与电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加强银行卡的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手机、电信网络实名制,这些都是遏制电信诈骗发展蔓延的很重要的措施。但是从打击的实践来看,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银行、通信部门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漏洞,这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助纣为虐、帮助犯罪分子诈骗老百姓的这么一个作用。
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别人用证件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然后嫁祸。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随意告诉他人,以防别人利用所提供的信息盗取财产,或进行勒索。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保持十二万分的警惕。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注意核实对方相关信息。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裕,很多去做兼职的学生,赚取外快一方面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但其中有很多骗子公司或是传销公司,如果有做兼职的机会,要认真对招聘兼职人员的单位进行反复核实,特别是网络上的公司。拓展资料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做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这个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搜一搜,找相同类型的论文来查询一下。
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件:1、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2、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3、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4、盗取QQ号等冒充熟人进行诈骗。5、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6、利用汇款信息进行诈骗。7、QQ聊天冒充好友借款诈骗。8、诱使扫描二维码图形实则木马病毒诈骗。9、虚构消费退税诈骗。10、以提供低息贷款为诱饵诈骗。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1、短信内链接都别点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2、“验证码”谁都别给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3、手机不显号码目前,除极少数特殊部门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所以今后再见到“无显示号码”来电,直接挂断就好。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5、有些号不能接但能打为了防止遇上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号码的准确性。6、钱财只能进不能出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7、陌生证据莫轻信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8、钓鱼网站要提防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中病毒不说,还可能被直接骗走钱财,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9、新鲜事要注意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如果不明电话中提及一些你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10、拿不准就打110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