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gf1327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设计方案象牙塔中,大学生恋爱早已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留心的人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林荫小径、操场边上,还是教室角落 、熙攘餐厅,恋爱着的大学生出双入对、缠绵依依,毫不理会旁人的存在,别人似乎也是见多不怪、视若平常。可是,他们的恋爱是仅仅为了随大流,还是为了将来能与彼此结婚?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样的呢?设计关于这个话题的社会调查时,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后,结合自己的考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是否有结婚的打算; 心中理想的家庭模式; 最合适的结婚年龄; 与配偶间最理想的年龄差距; 在选择配偶时最优先考虑对方的什么条件; 是否认为应当婚前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自己在结婚时是否会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 婚后,是希望自己的妻子做全职的家庭主妇,还是希望其有一份工作; 最希望的婚后家庭开支分配方式; 是否打算生育小孩?婚前还是婚后生育小孩?婚后什么时间生育小孩; 婚后是否会瞒着妻子仅仅因为生理需要或刺激与异性发生“一夜情”; 如果婚后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将会又怎样的行为; 对于配偶的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一种; 婚后最想为妻子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的爱情观 在一万人当中,能化为蝴蝶的只有一对甚至没有,而其他的则化为了飞蛾,蝉或者其它的昆虫…… 对于爱情这个名词,我处在陌生与熟悉之间,并未曾用手去触摸过它。我不喜欢电视剧中那些为了爱拼得死去活来的人。那当然,现实中也不少。就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在《下午茶》中看到一名正处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因为男朋友爱上了她身边的朋友而忍受不了终于选择了在一高楼跳下徇情而死。不错,当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边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时,她的确是痛苦的,同时她也受到了众人包括我的同情。我在看过她的相片之后而得知,这位徇情的女孩是如此貌美。但是,但是,你有没想过当你从十二楼的大厦跳下后,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人,他们会因为失去了你而比你更加痛苦,伤心。 我很同情她,但爱莫能助。同时对她的另一种感情也延续的更加强烈,她真的太傻。仅为了一个背叛自己的人。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她是否后悔过。如果试图想以自己的死去换回男友对自己的爱,那她真的是错了。如果你真爱他,是会希望他快乐而快乐,并非强求他呆在自己身边。可见你对他是真的爱么?我为她悲哀,为她痛心。 在大学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的。对于中学生谈恋爱这种做法,我并不赞同。也许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其他的无所谓。但这样的同学毕竟只是极少数,我相信多少都是会影响情绪的。也有的同学明明清楚早恋对于一位正处发展身心健康,长学问长知识的自己来说是不对的,但仍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致造成最后后悔莫及的下场。这就想朱光潜所说的,没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未熟的苹果有苦有涩,待成熟后再摘下来细细品尝又何妨? 爱情是个恒古不变的话题,是因为受伤的人太多太多。不错,的确如此。对于是否真的存在永恒而长久的爱情,我哑口无言。那些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究竟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还是只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而已?那些为了他们口中所谓的爱而死,而要倾尽一生的人,大概也只有乳臭未干的中大学生吧。成熟的中年人士,只要他们还有一丝对爱的信念,为爱而付出的勇气,决不会徇情,决不会抛下所有爱自己的人。他们是真的懂了爱的意义。 然而,我仍旧喜欢看小说里主人公为爱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喜欢听古老的传说。听过看过之后也曾闭上眼睛大胆的去幻想。我相信现实中的爱情远不及梦境中的好,梦境中的浪漫,永恒。也许,像我这样一个一出生就破了魔咒的人,又有几个过的好呢? 总而言之,爱情是不能当饭吃的。在现实的社会,浪漫美好的爱情也只有在面包充足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正如题记中所说的,在一万人当中,能化为蝴蝶的只有一对甚至没有,而其他的则化为了飞蛾,蝉或者其它的昆虫。它给人们留下太多的遗憾,伤痛,也并不排除美满。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将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说不定哪一天那一万人当中的那对蝴蝶就是你与你爱人最美丽的化身。
都说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我觉得还应该再加上一个“爱情观”。虽然她是包含于“三观”中的,或者说这“三观”是根本、决定了其他的一切,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把她提出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她的特殊性和人性…… 以上四观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必不可少的要思考的问题,不管广度深度,都会或多或少的想过,经过若干时间的琢磨之后就初步形成了。虽然这些问题比较难想通,并且很费事费时,但终究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自己的“四观”,由此似乎“观”这么难的哲学问题也不是很难,因为就是再没文化的人,他也形成了——所以啊,得到属于自己的“四观”并不难,而难在不属于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甚至任何人都无法掌控的那一部分——就是对错、正确与否。只有正确的、真理性的、好的、积极向上的、真善美的,才是我们人类真正想并且也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古今中外谁都无法给出一个“标准”,或是有办法证明自己的就是对的、就是所有人都应学习和效仿的对象。这或许就是哲学无限而又有限、有限中又蕴涵了无限的、讨厌的、复杂微妙的、玄奥到人的智慧无法理解领悟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其实是极弱智的,连自己从哪里来、死后又走向何方、人生中该何去何从……等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搞不清楚!说来确实是有点悲哀哪!那人又能怎么办呢?只好继续求索下去并继续郁闷下去…… 这就让我想起了曾经一期《百家讲坛》有关于哲学和智慧的一讲,题目好象叫《智慧的痛苦》,得,不用看别的了,光题目就够好好琢磨一阵儿的了。智慧-的-痛苦,看似矛盾却又觉得很贴切玄妙,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呀!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其中一段的大致内容如下:哲学其实是所有学科里最特殊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哲学是唯一一门连自己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学科,并且其中的所有的最基本问题也至今无一能解,而哲学的发展史已经有2600多年了,所以这是学哲学的人一个很不好意思的地方…… 好了,扯远了,咱们今天只谈“爱情观”。谈谁的呢?只能谈自己的了,虽然不愿意说,但也只能写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我不知道哪。那怎么谈呢?就边讲故事边叙谈吧! 先说说大体状况。 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她?为了方便起见,就以自己的本性为第一主体叙说,所以刚刚那个问题就应该是你为什么会喜欢她?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是男读者,就顺着看和想就行了;女读者就请反过来想就行了——即多了一道转换程序。 我想没人知道吧?当然了,有人就说“我就是喜欢她的相貌”、“我就是爱她的身材”、“无所谓,出于需要吧”……有这些想法的人要注意了,我现在跟你扯的不是这些,而是什么是爱?什么是爱情?还有它们的本质? 其实人类现在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至少在我的定义域里不是这样。什么意思?这就要先分析一下爱情的由来发展甚至是有没有“爱情”的问题。 人在变人之前,也是一种动物,动物的两****合始于自然及其规律:两****合的最本质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证自己种族的繁衍生息、保证本物种传承下去、生生不息。这就是“性”的原始本质或者可以叫做“性”的原始兽性。 后来,有一种生物进化成了人,但只是身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再有就是大脑的质变,除此之外没什么了,尤其是性本能,还是基本上保持原状。 再经过千万年,人渐渐地开始有了思想、思维、能进行思考、有了语言、有了知识、有了能够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人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管理智、右管情感(包括性)。人类文明的千年发展实质上影响的是“左脑”,正是因为人有了知识、智慧、伦理和道德情操,才从人文上彻底脱离了动物、是更大程度上本质性的转变,简而言之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但作为“右脑”主管的性方面却没什么实质上的发展,顶多就是有了“左脑”的干预和影响——实质就是以“左脑”为代表的所谓的人文、道德、伦理、理、性道德、和什么一段时期内流行并严格遵守的所谓的“妇德”和什么所谓的男人的那一套……等等。所以,说了几千年探讨了几千年的所谓的“爱情”、或说人类长久以来向往的什么真正的、纯真的、传统意义上的、美好的“爱情”是不存在的。说到这儿,有的人就不高兴、不同意了,就要反驳我了,那就请你先等一会儿,听我说完好吧!其实分析到这儿,我也挺伤感情的,我甚至比你更不愿相信和接受这一观点,但思前想后,事实就是事实,要实事求是,人应该成熟点儿了,不能感情用事,要坚强!所以呢,后来想通了:表面上,是伤感情的,甚至要崩溃了。但也没什么不好啊——只有打破旧“观念”,才好开创新的。虽然不存在爱情,至少是传统上的爱情,但我们正好可以重新定义啊,即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探讨真正的我们人类定义的符合“真理”的爱情,开创出来新的、真正的、正确的“什么是爱情”!但很难!为什么难?因为要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想通这些难以琢磨透的问题,这也是我提出并思考至今的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 什么是爱情?什么又是真爱?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是真的爱他(她)?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是你的真爱?如何判断对方对你是真心的?真爱是否唯一?如果不是,那到底应该选择谁(别说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一类话,先要的就是理论上的分析)?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男人有没有贞操?是否也该守贞操?爱情是否应该是一对一的?如果是一对一的,假设你和你的伴侣不能白头偕老,即中途对方由于意外或天灾人祸没能与你相伴到老,早早的将你撇下,那你是应该为对方守着贞节(或是为你当初的承诺、或是你的爱情观、或是你对她太深情不愿再找)一直孤单、寂寞甚至痛苦直到老死,还是重新再找一个?真爱能否找到?如果有属于自己的真爱,但是一直到年龄不小了,不能再拖的时候还遇不到你的那个“她”(“他”),那该怎么办?是将就屈从的找一个,还是为着你的那个“她”一直守身如玉下去却又不知得等到何时、甚至有一辈子都等不到的危险,那岂不是白等?该如何看待?…… 我经过常年的研究、分析、琢磨、思考,也只完成了个别几个,所以我的“爱情观”并未100%的形成和完善——其实其他的“三观”又何尝不是呢!都得用不知多少年的生命去追寻答案……所以我一直到很矛盾,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找女朋友的原因。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渴望一个笑容。花好月圆的夜里邀约在灯下的石子路,互吐心声。在最易编织梦想的大学校园里,在情感世界里,一幕幕爱情故事正在上演。走近大学生的恋爱世界,感受一下恋爱现状,或许,各人各有自己的论断吧。 给一个恋爱的理由先 一个忧郁的女生给笔者读了她的文字:寂寞的时候,你会想起谁?是否还是习惯夜晚的黑,看眼前的冷风胡乱地吹。大多数学生身在异乡内心孤独,渴望交流成了他们恋爱的主要目的。“大学的课程相对轻松,有很多人为了打发课余的无聊或是一种好奇,也开始了一段罗曼蒂克史。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找个女朋友纯粹是为了玩玩和一种炫耀吧。”经管院黄同学这样告诉记者。一位女生说:“我想我的恋爱并不会刻意带着什么目的,它应该是生理心理都需要的,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而一名大四男生的话更理性些:“或许我们可以更现实地看待恋爱,我们可以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如何去爱,也可以丰富人生。” 恋爱VS消费 彼此在一起,消费是常事,男生受传统观念影响,掏钱总是很爽快。但对于恩格尔系数很高的学生阶级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常逛逛街要有一定的经济作基础哦。电信学院的曾同学提倡在某些场合实行AA制比较合适,为了恋爱花许多父母给的血汗钱,那是挺不成熟的表现,恋爱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一个女生俏皮地说:“我为爱情投资的就是感情,我喜欢他关心他,我要用我的情感铺垫到达他心灵的路。钱只是传递感情的媒介,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送去了祝福,一杯牛奶送去了温暖。”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异地恋也占了很大比重,于是电话、手机、QQ还有短信成了交流的主要工具,不要小看这些花费,可能并不逊色于在一起的花费哦。电信学院的小高也有幸福的烦恼:“没有手机的时候电话卡一张接一张地买,有了手机短信一条接一条发。我现在的手机费一个月都要一百多,平常只有在伙食里抠了,我还要攒点钱去××市看她呢。”他的一位舍友说:“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距离哪能隔开爱情啊,但面对面的交流少了,多花点钱是难免的。” 天平两端的砝码 “学习重要,我放在第一位的绝对是学习。”立志考研的姚同学这样说。他也曾渴望花前月下,细语呢喃,但就业的严峻让他感到学业的重要,他说:“我想我的爱情鸟一定会飞来的,只是不是现在而已。以后再说吧。” 社科系的一位同学说:“恋爱与学习本身并不是一对矛盾体,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怎样能只面对一件事而不学会处理可能会产生冲突的多种事情呢?人生的轨道上不能划出哪段是学习期,哪段是恋爱期,只要保持清醒,做到心中有数就行。很多时候,有的同学把爱情当成一种动力,在学习时更努力,自习时互相帮助,培养感情,倒也其乐融融。” 当然还有不少为爱“疯狂”了一把的,此时他们需要调节一下天平上的砝码,摆正两者的关系,使之平衡。 这份爱会有结果吗? 相信大家还记得张学友的“结束不是我要的结果”吧,但有很多人只是恋爱的匆匆过客,他们并不需要所谓的结果,只要这个过程值得留恋就行。电信学院的周同学说:“大学生的恋爱其实没有多少深厚的根基,很多所谓的恋人之间就是一种苟合,临到毕业还不是各自飞吗,说不定为了点小别扭就分道扬镳。这样的恋爱十分无聊。”一位大四的学长认为大学里的爱情是不完整的,但没有爱情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它就像一门选修课,即使挂了也无所谓,我们不能为大学里的爱情上保质期。学生恋爱问题面面观- -